冬季如何提高养鸭效益

本文转自:陕西农村报
冬季如何提高养鸭效益
文章图片
冬季养鸭 , 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 , 容易出现生产成本高、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不理想等情况 。 提高冬季养鸭效益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冬季如何提高养鸭效益】卫生和消毒
卫生消毒工作是养鸭基础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 进入冬季 , 天气多变 , 雨雪天气增多 , 气温下降 , 造成鸭适应能力和机体抵抗力降低 。 因此 , 卫生消毒工作必须做到及时、彻底、有效 。 特别要注意中小鸭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 防止中小鸭感染疾病和前期生长不良 。 每天对中小鸭舍进行带鸭消毒 , 有利于鸭舍地面、垫草和空气的净化 , 防止中小鸭通过呼吸道和损伤皮肤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等多发病 。
冬季鸭群的生活空间大多在室内 , 鸭舍室内卫生的清洁是解决冬季养殖整体卫生水平的关键 。 实践证明 , 垫草干燥卫生直接影响商品鸭增重和料肉比 。 湿地垫草会产生大量氨气 , 造成鸭舍空气污染 , 导致鸭群疾病流行 , 影响生长发育 。
温度和通风
冬季要正确解决和处理温度、通风问题以及二者的关系 , 这将直接影响整体生产水平的发挥 。 一般养殖场 , 保温主要靠简易的炉火、农膜等来调节 , 要按照技术标准要求 , 严格调整不同日龄鸭的室内温度 。 7日龄之前 , 温度34℃~27℃;8日龄~21日龄 , 温度26℃~18℃;22日龄至出栏上市 , 常温(15℃~20℃) 。
通风与否应根据鸭舍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来定 , 一般进入鸭舍未感到刺眼和呼吸困难等情况 , 并且温度适宜 , 可采用在鸭舍顶棚上方安全通风设施开一个小通风孔进行小气流通风;若进入鸭舍感觉刺眼和呼吸困难时 , 说明空气中的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 应查找原因 , 如垫草的干燥程度、饮水采食器的卫生状况、消毒等情况 。 有问题应及时处理 , 同时打开顶棚通风设施或通风孔 , 进行大气流通风 , 切忌进行纵横向通风 , 这样会造成室内温度骤降 , 导致鸭群感冒 。
饮水和水温控制
水是鸭生长过程中必需的物质 , 应始终保证给鸭提供容易摄取、清洁卫生的饮水 , 同时注意饮水的温度 , 特别是育雏期间鸭的饮水温度 。 雏鸭理想的饮水温度在20℃~25℃;成年鸭理想的饮水温度在10℃或略偏上为好 。 如果鸭饮水量降低 , 24小时~28小时就会引起鸭进食量降低 , 从而影响生长速度 , 同时鸭群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会相应降低 。 (薛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