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倒下,因为患者需要我们”

此时 , 也许你正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谈笑风生;此刻 , 也许你正在赶集备年货准备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而此时此刻 , 无数医务人员仍坚守在救治病患一线 , 为患者筑起健康屏障……
去年12月以来 , 面对激增的就诊患者 , 医护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 近日 , 采访人员来到粤北人民医院麻醉科及手术室 , 记录一线医护人员的毅然坚守与无私付出 。
01
“我们还可以坚持”
麻醉科作为医院重要的枢纽科室 , 医务人员、病员流动性大、涉及面广 , 是交叉感染隐患高的科室之一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不可避免地出现医务人员陆续感染、人员短缺的情况 。
该院麻醉科主任李长科说:“高峰时 , 麻醉科因病减员约25人 , 轮科及支援人员约10人 , 而随着阳性病例的增加 , 急诊手术也增多 , 光是去年12月的急诊手术就有388台 , 加上择期手术更是达到1577台 。 阳性患者的手术至少需要3名护士参与 , 在岗的同事大多都带病工作 , 坚持‘轻症不下火线’ 。 ”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 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之人 。
2022年12月11日中午1时许 , 粤北人民医院迎来第一台阳性患者手术 , 对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来说是极大的考验——麻醉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急危重症抢救措施时 , 即接近患者做有创操作 , 自己暴露于病毒环境的风险高 。 同时 , 手术医生与手术室护士在一层又一层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 , 需要克服不利条件 , 始终保持专业、规范的操作 , 认真细致地实施手术 , 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完成 。
从病人进入手术室到手术成功 , 护长王韶莉全程统筹 , 一直盯着监控 ,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 拿着对讲机进行指导 。 直到下午3点40分手术结束 , 器械护士劳长涛与巡回护士黄蓓蓓在完成终末保洁消杀后 , 才放心地离开手术间 。 他们的衣服被汗水浸透 , 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终于可以去补充能量了!”
“不能倒下,因为患者需要我们”
文章图片
医院的第一台阳性患者手术 , 挑战手术人员的技术和耐力 。
午夜、凌晨 , 医院电话不断 , 衬得外面的街道十分沉寂 , 无影灯下 , 电钻的旋转声、监护仪报警声……无影灯下 , 医护人员咳嗽声不断 , 被“刀片嗓”和“水泥鼻”困扰着的手术护士于春晓进入手术室时 ,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 , 外加一层蓝色隔离衣 , 不适感几何级翻倍 。
“不能倒下,因为患者需要我们”
文章图片
“不能倒下,因为患者需要我们”】医生护士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几小时甚至近十小时坚持手术 。
“科室的姐妹们基本都是带病上岗 , 而且我们专业特殊 , 平均每天逾百台手术需要正常运转 , 并且需要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 我可以坚持!”她如是说 。
02
“我们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
疫情当前 , 患者生命大于天 , 为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 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在咬牙坚持 , 他们心中始终憋着一股劲 , 用自己的肩膀担起“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的使命 。
去年12月22日凌晨1点 , 一名阳性患者因黄体破裂导致大出血 , 需要立即手术 。 正上夜班的手术室护士李俊杰看起来非常疲劳 , 脸也很红 , 并且伴随着咳嗽 , 他跟同事说道:“我好像阳了 , 现在38.5℃ , 不要靠近我 。 ”同事们关切地提醒其回家休息 , 他却表示科室已经没多少人了 , 大家都很累 , 他还能坚持 。 话音刚落 , 他就起身准备手术用品及设备去了 。
科室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 , 就安排他在手术室外负责物品的传递及联系消杀组人员 , “但由于患者情况紧急 , 我们未来得及充分补齐物品 , 只能靠窗口传递 , 几乎手术全程都在用呼叫机不断地呼叫 , 他一个人在手术室外不断地来回奔跑传送物品 , 直到凌晨4点40分才停下了脚步 , 躺在病人出入口的椅子上等待手术结束 。 ”同事心疼地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