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柴胡”用法33条,速速收藏学习

text":"陶御风 肖相如频道
导读:陶御风先生结合古籍、历代医家经验以及自己的临床体会写就的“柴胡”临床论治备参33条 , 值得学习与收藏 。







《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寒热 。 寒热者 , 少阳外感之邪也 。


又谓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 , 饮食积聚 , 诚以五行之理 , 木能疏土 , 为柴胡善达少阳之木气 , 则少阳之气自能疏通胃土之郁 , 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 。





柴胡实未印定少阳药 , 凡风邪初感之轻证 , 及邪气淹留 , 表邪不解之久病 , 用之并臻神效 。





约而言之 , 柴胡主治止有二层:


一为邪实 , 则外邪之半表半里者 , 引而出之 , 使还于表 , 而外邪自散;一为正虚 , 则清气之陷于阴分者 , 举而升之 , 使返其宅 , 而中气自振 。


此外 , 则有肝络不疏一症 , 在上为胁肋痛 , 在下为脐腹胀 , 实皆阳气不宣 , 木失条达所致 , 于应用药中 , 少入柴胡 , 以为佐使而作向导 , 奏效甚捷 。


柴胡能宣通阳气 , 祛散外邪 , 是去病之药 , 非补虚之药 。 在脾虚之病用之者 , 乃藉其升发之气 , 振动清阳 , 提其下陷 , 以助脾土之转输 , 所以必与补脾之参、芪、术并用 , 非即以柴胡补脾也 。





柴胡之症虽多 , 其要在寒热往来 , 邪居半表半里 。


一说胸胁苦满而寒热往来者 , 用之有捷效 , 若无胸胁苦满证者 , 用之无效 。





柴胡 , 少阳、厥阴行经药;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善除本经头痛 , 非他药所能止 。


一说本品能散十二经痈疽血凝气聚 。





凡病来迅速者 , 俱属肝经主病 , 宜少加柴胡以疏肝 。





人但知柴胡能发表 , 而不知柴胡最能和里 , 故在治虚劳药和血药中往往用之 。


补中益气汤、逍遥散皆用柴胡 , 取其和中 , 皆非解表也 。





章次公根据《备急千金要方》用柴胡方65首 , 《千金翼方》35首 , 《外台秘要》54首 , 《普济本事方》11首 , 用考证方法研究柴胡的功用 , 再加上他个人经验 , 得出柴胡其用有三:一祛瘀 , 二解热 , 三泄下 。





柴胡重用之则不发汗而消面唇肿 。





柴胡得益气药 , 升阳气;得清气药 , 散邪热 ,


十一


柴胡行手足少阳 , 以黄芩为佐;行手足厥阴 , 以黄连为佐 。


十二


柴胡与白芍同用 , 能抑肝而散火;与黄连同用 , 能凉心而解热 。


十三


柴胡欲作疏肝之用 , 必配白芍 , 且量宜轻;欲退热散邪 , 必配黄芩 , 用量必须加大(9~24克) 。


十四


柴胡所治证候虽有外感内伤之别 , 但其舌上必有白苔 , 且多较垢腻 , 方可任柴胡之疏达 。 此为辨证之眼目 , 不可忽之 。


十五


张景岳喜用柴胡解表 , 其新方散阵共17方 , 用柴胡的有13方 , 其中以柴胡为方名的有12方 。


柴胡性凉 , 气味俱轻 , 善泄善散 。


凉散配黄芩、生地、山栀等;温散配生姜、麻黄、官桂等;气虚劳倦而感冒者配人参、白术、炙甘草等;产后或血虚而感冒者配当归、熟地等;阳明温热 , 表邪不解者配石膏、黄芩、麦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