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我要当医生》节目|【节目预告】甩掉抑郁困扰

这一期《我要当医生》节目 , 我们要谈论的是一个近年越来越被大家重视的问题 , 那就是抑郁症 。 随着经济发展 , 我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 压力越来越大 , 似乎也越来越多地听到“抑郁”这个词 。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 , 但抑郁症就是一种病 。 那么抑郁情绪到了什么时候就转化为了抑郁症?抑郁症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对待抑郁症常见的误区又有哪些?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两位精神科医生 , 他们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九病区主任、主任医师郭小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救科主治医师艾明亮 。
这一期《我要当医生》节目|【节目预告】甩掉抑郁困扰】▲《我要当医生》本期话题精彩抢先看
抑郁症离我们有多远?

这一期《我要当医生》节目|【节目预告】甩掉抑郁困扰
文章图片
图自:动画《我有一只黑狗 , 他的名字叫做抑郁》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如此形容抑郁症 。 身心宛如处于人间炼狱 , 情绪找不到发泄的出口 , 只能默默承受“黑狗”的欺凌……这是丘吉尔把抑郁症比作黑狗的原因 。 从此 , “黑狗(blackdog)”便成了英语世界中抑郁症的代名词 。 在几十年后的今天 , 抑郁症依然困扰着很多患者及其家庭 。 全球有抑郁症患者约3.5亿 , 平均每20个人中 , 就有1人曾经患抑郁症或目前正患有抑郁症 。 根据2019年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的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调结果 , 我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达6.8% , 12个月患病率达3.6% 。
谁更容易被抑郁症“青睐”?

这一期《我要当医生》节目|【节目预告】甩掉抑郁困扰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艾主任告诉我们 , 目前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是十分明确 , 具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 抑郁症的遗传度高达40% , 个体如果携带这种易感的基因 , 个性特点为负性情绪偏多 , 加上处在负性因素较多的外部环境当中 , 就可能导致患抑郁症的风险增高 。 青少年、女性、老年人是需要更多关注的对象 。 至于血型、星座等是否与抑郁症有关 , 并没有权威的研究结果支持 。
判断是否患有抑郁症 , 需要专业医生经过一系列检查和评估 。 当出现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失、容易疲劳活动减少、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低 , 或无法解释的躯体不适症状 , 都应该警惕 , 想到抑郁症的可能 。
青少年怎么会得抑郁症?

这一期《我要当医生》节目|【节目预告】甩掉抑郁困扰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的例子出现了不少 , 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年纪 , 怎么就得了抑郁症?专家告诉我们 , 除了遗传因素以外 , 随着社会发展 , 生活节奏增快 , 竞争加剧 , 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 青少年被迫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 , 蓄积在心里的负面情绪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安慰和疏解 , 就有可能发展成为抑郁症 。
最新的网络热词“emo”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 满屏的“我emo了” , 你知道是啥吗?“emo”最早其实是指一种与朋克相似的摇滚乐 , 歌词更多触及情感主题 。 原本是一种情绪化的音乐风格 , 到了网络世界里被网友们衍生出“丧”“忧郁”“伤感”等多重含义 。 虽然很多说emo的人只是一种调侃 , 但负面情绪就像心灵感冒 , 是容易传染的 。 使用网络热词的多是青少年 , 作为家长应该多加关注 , 一方面避免负面情绪的“传染” , 另一方面 , 这种表达也可能是孩子需要帮助的信号 。 对处于抑郁状态中的人 , 最重要的是陪伴和支持 。 对于严重的情况 , 一定要及时就医 , 寻求正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