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家子4位医护 都在抗疫一线

本文转自:福建卫生报
是传承也是使命
这一家子4位医护都在抗疫一线
这一家子4位医护 都在抗疫一线
文章图片
这一家子4位医护 都在抗疫一线
文章图片
这一家子4位医护 都在抗疫一线
文章图片
这一家子4位医护 都在抗疫一线
文章图片
一个家庭 , 三代从医 , 如今有4人在同一家医院抗疫 。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有这么一个家庭奋战在抗疫一线 , 是战友 , 也是依靠;有传承 , 也有医者的使命 。
医学博士支援亚重症病房
“每个医学生都会像我这么做”
工作日上午 , 福医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医师林丽婧跟同事们一起 , 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
一位67岁的病人不配合 , 吵着要出院 , 家属喊来林丽婧 。 “不要紧张 , 放轻松 , 一天比一天好 , 病好了就可以回家过年了!”查看了病人的体征后 , 林丽婧轻轻拍了拍病人的膝盖 , 笃定地说 。
林丽婧是福建医科大学在读博士生 。 “前段时间刚结束期末考 , 医院这边人手紧缺 , 我就响应号召 , 支援发热门诊 , 各科室成立亚重症病房后 , 又马上返岗支援 。 我只是做了每个医学生都会做的事 。 ”阳康多天了 , 林丽婧咳嗽仍迁延不愈 , 说话间不时夹杂着几声咳嗽 。
林丽婧所在的亚重症病房有42张床位 , 这段时间始终满负荷运转 , 最多的时候有30多位阳性病人 。 这些阳性病人年龄大 , 且有多项基础疾病 。 最忙的时候 , 一个夜班要兼顾3台呼吸机 , 3台高流量给氧 , 精神高度紧张 。
好消息是 , 阳性病人的数量每天都在减少 , 需要重症救治设备维持的病人也越来越少 。
让林丽婧更有感触的是 , 疫情面前 , 她和妈妈、爱人和婆婆都在协和医院的不同科室并肩作战 。
“我们有时会沟通一下治疗方面的心得 , 也会互道平安 , 就会感觉彼此都有个坚实的支持!”林丽婧说 。
女儿凌晨3点才回消息
妈妈既心疼又骄傲
在血液科病房 , 林丽婧的妈妈、血液科主任医师付丹晖同样忙得脚不沾地:11点 , 刚开完全省用血质控中心会议的她 , 又回到病房 , 坚持把几个重病号再查一下 。
前段时间 , 病房里2/3的病人都感染了新冠 。 由于免疫力低下 , 血液肿瘤病人引发肺炎的几率相对较高 , 所以病人的病情复杂多变 。 新冠和肿瘤像是两座大山 , 医生的治疗像是扛着两座大山走钢丝:既要处理新冠引发的各种症状 , 又要保证血液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 。
“这需要我们更加细心、耐心!”付丹晖说 。
在每天都充满头脑风暴的工作氛围中 , 同样也不时传来好消息:当天 , 一位70岁的老人入院时双肺半白 , 病情非常凶险 , 经过三周多的治疗 , 终于可以顺利出院了 。 老人的儿子等在医生办公室门口 , 拉着付丹晖的手一个劲地道谢 。
付丹晖已经记不起上一次和女儿一家见面是什么时候 , 只能翻翻手机回想:“我们一般都是在群里互相鼓励 。 有一次 , 女儿凌晨3点多才回信息 , 说正在守护5位插着呼吸机的病人 , 第二天拨通电话 , 女儿沙哑、剧烈咳嗽的声音让我非常心疼 。 但作为她的战友 , 我挺为她骄傲 。 他们有着新一代医生的担当 , 我非常欣慰 。 ”
据了解 , 付丹晖一家三代从医 , 有6位医护人员 , 目前4位都在协和医院 。 付丹晖说 , 一家人在医院的不同岗位践行着当初从医的誓言 , 这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 。
这一家子4位医护 都在抗疫一线】“这个春节 , 我们肯定也得在医院过了 。 但有这么多协和医护依然坚守岗位 , 并肩作战 , 我相信 , 我们一定能过关!”付丹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