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别以为脑血栓离你很远,测测你患此病的风险|附药方和穴位

运动|别以为脑血栓离你很远,测测你患此病的风险|附药方和穴位

文章图片

运动|别以为脑血栓离你很远,测测你患此病的风险|附药方和穴位
李铁红 ,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 30年临床经验 , 针药并用 , 擅长用辩证疗法进行整体调理 , 尤其擅长诊疗骨科类、心脑血管类、妇科类、儿科类、疱疹皮肤类等疾病 。 更多问题咨询等 , 可以提前预约 , 到 北京华都中医院就诊 , 每周二 , 周五上午出诊 。 关注李铁红大夫 ,抖音:娃娃学中医血栓病可以发生在血管的任何地方 。 血栓如果在脑动脉血管中停留 , 阻碍了脑动脉正常血液的流通就是脑血栓 , 从而引发缺血性中风发作;若堵塞了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 , 则会诱发心肌梗塞 。 还有下肢动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 。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之一 。 动脉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动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 主要症状有半身不遂、神经麻痹、言语困难 , 甚至昏迷不醒等 。

很多人认为脑血栓多发于中老年人 , 但近年来 , 由于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等原因 , 脑血栓也发生在青年人群 , 且呈上升趋势 。 还有这些人群 , 须警惕脑血栓发生的风险: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者等 。 尤其是心脏病是引起脑栓塞的重要原因 , 其中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纤颤、心肌梗塞以及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的脑栓塞最为多见 。 值得注意的是 , 房颤患者容易患脑血栓 , 据研究患血栓的风险大约是没有房颤患者的6倍 。

脑血栓 , 约25%的病例发病前有肢体无力及麻木、眩晕等先兆 。 后果一般比较严重 , 因多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 , 患者会出现严重肢体残疾 , 比如偏瘫 , 半身不遂 , 造成病人言语的障碍 , 比如失语或者听不懂别人的说话 , 更严重的是造成病人智力的障碍 , 出现血管痴呆 。
中医认为 , 脑血栓属于中风的范畴 。 缺血性中风多以中经络为主 , 急性期多属风痰淤血 , 痹阻脉络 , 痰热腑实 , 风痰上扰 , 肝阳暴亢 , 风火上扰等证 。 出血性中风多为中脏腑 , 可迅速出现闭证或脱证 , 也可以表现为肝阳暴亢 , 风火上扰等 。 在临床上二者无截然分别 , 应随机应变 。

主要辩证治疗方法如下:
基本证型:气阴两虚、瘀血阻络
症状:以半身不遂为主症 , 或有言语蹇涩 , 口舌歪斜 , 偏身麻木 , 神志清醒或恍惚 。
治法:养阴、益气、活血
方药:养阴益气活血方加减 。 基本处方组成:生地黄、石斛、黄芪、葛根、水蛭、川芎
针灸疗法常用穴位:
上肢瘫痪:大枢、肩井、曲池、手三里、外关、三间等 。
下肢瘫痪:环跳、风门、伏兔、阳陵泉、足三里、悬钟等 。
语言謇涩:廉泉、哑门、通里、三阴交、太溪等 。
脑血栓具有起病急、病变快、神经病损不可逆的特点 , 应尽早发现 , 及时就诊 , 迅速处理 。 目前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 前期抢救以西医为主 , 后期后遗症的治疗应以中医为主 , 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如针刺、按摩等有助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
【运动|别以为脑血栓离你很远,测测你患此病的风险|附药方和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