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千古失眠第一方,仅2味中药,只要方药对证,屡用屡效、睡个好觉

失眠|千古失眠第一方,仅2味中药,只要方药对证,屡用屡效、睡个好觉

文章图片

失眠|千古失眠第一方,仅2味中药,只要方药对证,屡用屡效、睡个好觉

在中医界 , 要讲如何治病 , 如何用药 , 《伤寒杂病论》堪称“第一临床参考书” , 然而 , 只知临床 , 不精理论 , 迟早会瓶颈 , 无法再突破 , 因此 , 像《黄帝内经》这种高屋建瓴的理论体系的典籍 , 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 实际上 , 《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一本中医理论的经典 , 更是一本中医实战的典籍 。
在《黄帝内经》中 , 对于临床治病 , 重在针灸 , 对中药及方剂所提甚少 , 纵观《黄帝内经》洋洋十万言 , 所提的方剂也仅仅13个而已 , 被称为“内经十三方” 。 在这13个方剂中 , 至今仍在广泛运用的 , 只有一个方剂 , 那就是专治失眠的半夏秫米汤 , 由于它在治疗失眠方面的作用强大 , 又加上出自《黄帝内经》 , 因此它被誉为“中医治失眠第一方” 。
半夏秫米汤 , 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实际上就是由“半夏五合 , 秫米一升”两味中药组成 , 不过对于煎服法 , 那可是一个讲究 。 首先是水 , 要求很严格 , 不仅需要“流水千里” , 还要“扬之万遍”;其次是火 , 不能用普通的柴 , 要用芦苇当做柴;再次是服用 , “覆杯则卧” , 意思是喝完睡一觉 。

那么 , 半夏秫米汤的效果怎么样呢?“汗出则已” , 意思是喝完睡一觉 , 身体微微出汗 , 病情即可痊愈;如果病失眠比较久的话 , “三饮而已” , 就是一般喝三次或者三幅 , 即便久病 , 也可痊愈 。 不难看出 , 这个方剂不愧是出自《黄帝内经》的千年古方 。
近段时间 , 除了常规的有人失眠 , 也有人反馈 , 阳了之后也出现失眠 。 对于中医来说 , 不管你是哪种失眠 , 只要病机符合 , 那么实现“异病同治”是完全可行 , 且行之有效的 。 当然 , 对于失眠这种看似寻常 , 实则病机繁多的病症来说 , 辨证显得很重要 , 即便是使用《黄帝内经》流传的失眠第一方 , 也一样要辨对证 , 才能效如桴鼓!
关于半夏秫米汤 , 其中仍有诸多学术争议 , 比如秫米究竟是什么?一般来说 , 关于秫米的本原 , 一个说法是 , 秫米就是黏粟米(别名糯粟)[1
。 而另一种说法是秫米就是黏稷(别名高粱)[2
。 对于秫米究竟是黄小米还是高粱米 , 可能至今也没有确切答案 , 因为无论是用黄小米 , 还是用高粱米 , 都有效 。

在明清时期 , 一些医学家对于半夏秫米汤研究和运用的比较多 , 由于秫米究竟是黄小米还是高粱米“悬而未决” , 因此便有医家开始寻求替代秫米的中药 , 既然一直在争议 , 那就另辟蹊径 , 其中清代医学家吴鞠通用薏仁米代替秫米 , 而清代医学家顾金寿却在用夏枯草代替秫米(其实早在明代的缪希雍就已经在用半夏夏枯草进行治疗失眠症了) 。
【失眠|千古失眠第一方,仅2味中药,只要方药对证,屡用屡效、睡个好觉】半夏、夏枯草组成的方剂 , 被称为“双夏汤” , 而且药理研究发现 , 二者组合 , 竟然也有镇静安眠的作用 , 可以治疗失眠 。 清代医学家陆以湉在当时购置了一本名叫《医学秘旨》的书(年代和作者暂不可考 , 可能系明代作品) , 其中就记载了双夏汤治失眠的案例 , 并认为 , 半夏是“得阴而生” , 夏枯草是“得阳而长” , 二者配伍 , 大有“阴阳配合之妙” , 而实验证实 , 双夏汤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 延长睡眠时间[3

当然 , 不管半夏秫米汤中用的是什么米 , 我们还是尊重原方 。 而且有研究发现 , 半夏秫米汤确有镇静催眠的药理作用 , 不过起到这个作用的主要是半夏这味中药 , 而秫米在这里只不过是打辅助的 , 可以降低全方毒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