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科”住院,能放心吗?|战疫新观察

“您母亲肺部感染 , 指脉氧88 , 情况比较危险需要住院 , 但现在呼吸科没有床位 , 她会被安排进眼科 , 你们能接受吗?”徐梁头脑里有点混沌 , 他艰难地捕捉着医生这句话里的关键词 , 危险、住院、没床 , 然后……眼科?“医生 , 呼吸科要等多久?”徐梁有点不死心 , 但对面的医生摇摇头 。
“我们住!”徐梁做了决定 。 看着母亲的病床从急诊抢救室推出 , 有了去处 , 徐梁的一颗心却没有完全放下 , “这 , 能行吗?”
能行吗?这是非常时期医院需要回答患者的问题 。 在疫情防控的新阶段 , 医院打破专科布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 但因感染新冠导致病毒性肺炎 , 却住进了口腔科、眼科、肿瘤科、放疗科等看起来毫不“对口”的科室 , 能行吗?近日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人员走进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看医院如何来答这道非常时期的“必答题” 。
床位!床位!
“心跳140!脉氧80!不要留观了 , 直接进抢救室!”
“你看 , 肺上这一小片都白了 , 感染比较严重 。 马上对接一下 , 还有哪个科室有床位!”
……
这是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 是新冠感染高峰中医院的最前线之一 。 12月中旬开始 , 患者几乎是向这里“压”过来的 。
“急诊日接诊量从500多人次直接飙升到1600多人次 , 输液量从每天200多人次一下增加到800多人次 , 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数量倍增 , 达到平时的6-7倍 。 巨大的感染基数下 , 亚重症、重症的患者数量也相当可观 。 在此之前 , 我们早早就开始储备病床 。 ”江苏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朱宏表示 。 在保障危重症患者救治和急诊抢救手术的前提下 , 所有可以择期的手术都暂停了 , 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尽快出院 , 空病床数三张、五张地往上加 , 一度积累到了2500张——全院4/5的病床被空了出来 。
“错科”住院,能放心吗?|战疫新观察
文章图片
感染高峰时 , 医院急诊量飙升
“最高峰的时候 , 医院急诊一天就收治了150个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 这个数量级是医院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 因为有了空病床的储备 , 患者在急诊留观与抢救室等待床位时间不会超过24小时 。 ”朱宏表示 , 2500张左右的空床 , 让医院有了“应收尽收”的底气 , 也让医院扛住了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冲击 。
应收尽收 , 却不是都收向呼吸科 。 需要住院的患者可能从急诊向医院任何一个科室分流 , 会住到哪个科室 , 对患者来说有点像“开盲盒” 。 患者感受到随机 , 甚至是“乱” , 但对医院来说 , 思路却是明确的:急诊——呼吸、ICU、感染——全院各专科 , 这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建立起的急诊新冠感染患者的“1+X+N”收治分流模式 , 一般科室分流新冠感染带有高危因素的亚重症及重症患者;统筹急诊医学中心、感染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等科室力量 , 集中收治危重症患者——这也是患者向各个科室“随机分流”表象背后的那一条“纲” 。
纲举目张 , 整个医院在迅速调转方向 , 转向“战时状态” 。
每个科都可以是呼吸科
医院不止一种疾病 , 但每个科都可以是呼吸科 , 这是迎战新冠感染高峰的理想状态 。 但是 , 即便已经多方准备 , 初期压力仍然存在 。
“我的电话5分钟到10分钟就会响一次 , 打电话的都是医生 , 都是来询问新冠病毒性肺炎救治相关的问题 。 ”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治医师丁文秋日常承担了较多的科室会诊任务 , 在“应收尽收”初期 , 来自其他科室电话与会诊需求爆棚 , 即便是后半夜 , 值班医生电话仍然不断 。 “说实话 , 这不是单个值班医生、单个科室可以承担的工作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