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刘超:用好手术刀,是一名外科医生的坚持和守望

医师报融媒体采访人员 秦苗
受访专家:刘超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和肝移植中心学术带头人
刘超|刘超:用好手术刀,是一名外科医生的坚持和守望
文章插图
引 言: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生命器官,它掌管身体多项功能。由于其富含血窦,解剖复杂,最初被外科医师认为是一个“勿碰我”的器官。时至今日,肝叶、段的切除术与原位全肝移植术、劈离式肝移植术、亲体供肝的活体肝移植术等各种肝脏手术已经日趋定型、成熟,肝脏外科的发展经历了极其艰辛的探索过程。广东地处我国沿海地区,肝胆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特别是乙型肝炎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数量庞大的患者人数加上以西医优势为主的先天条件,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先发优势。
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手术是外科医生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在充分认识疾病的解剖和病理生理特征,在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费用的前提下,如何把手术做到极致,是我一生的追求目标。——刘超
刘超,肝胆胰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和肝移植学科带头人。从业三十余年,由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岭南医学界的巨擘,其中有说不清的汗水与感人故事。三十多年在无影灯下争分夺秒,以手术刀为“武器”,与“死神”搏斗,在门诊、手术室、病房之间来回奔波,时刻将患者牵挂在心……
刘超|刘超:用好手术刀,是一名外科医生的坚持和守望
文章插图
1.做医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区庆嘉,我国著名外科专家,长期从事肝胆外科疾病诊治的研究,卓有成效。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对非规则性肝切除有关的肝血管问题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当时广东医疗界广为流传一句话“大肝癌、复杂肝癌就找区庆嘉”,而他也被誉为“华南一把刀”。刘超也是在这样一位大家的带领下,开始涉足肝胆外科领域,也开始了自己一生的职业追求。
有机会跟着他学习和成长,我一直觉得很幸运。一个学科的发展如果没有沉淀,从零做起是很困难,但是我有幸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刘超
刘超|刘超:用好手术刀,是一名外科医生的坚持和守望】刘超坦言,区庆嘉教授在肝胆外科领域的坚守与开拓的精神对他影响深远。上世纪八十年代,区庆嘉教授首次提出“肝静脉在肝外科切除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创建了肝静脉外科,为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往,肝切除术中最容易发生大出血,特别是与肝静脉相关的出血难以控制。关于肝静脉,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有一个定律,叫‘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定律’,即认为正常的肝组织没有肝静脉是不能存活的。后来区庆嘉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人的部分肝段没有肝静脉,依然可以存活。对此,区庆嘉教授带领团队做了很多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没有肝静脉的肝组织内部可以建立新的循环。这个发现扩大了肝切除的适应症,也挽救了很多原本认为不能接受肝切除治疗的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直到今天,该技术仍然影响着临床实践。比如在部分肝移植,特别是亲体肝移植时,当面临“一肝两用”、只有一条肝静脉时,是分给供肝者还是给受体,我们需要通过评估分给哪一边更有利,以确保两边都有充分的回流。
刘超|刘超:用好手术刀,是一名外科医生的坚持和守望
文章插图
2.做医生是一个需要不断专研的职业古代岳飞有个副将叫牛皋,他的优势是用三板斧即刻将敌人击败。对面的敌人有的用枪,有的用铁链,有的是锤,面对不同的武器,他要想赢,必须将板斧的技术练到极致。作为外科医生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治疗实体肿瘤,手术切除术占很重要的地位,所以用好这个武器,必须要把功夫练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