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手凉脚凉?送你三味中药,温熙四末,让你在寒冷的冬日,阳气满满

附子|手凉脚凉?送你三味中药,温熙四末,让你在寒冷的冬日,阳气满满

文章图片

附子|手凉脚凉?送你三味中药,温熙四末,让你在寒冷的冬日,阳气满满

文章图片

附子|手凉脚凉?送你三味中药,温熙四末,让你在寒冷的冬日,阳气满满

文章图片

附子|手凉脚凉?送你三味中药,温熙四末,让你在寒冷的冬日,阳气满满

文章图片


有些人总是怕冷 , 夏天倒也还好 , 可一到了寒冷的冬日里 , 就苦不堪言了 。

一整天都手凉脚凉的 , 好不容易把手给捂热了吧 , 吃顿饭的功夫 , 瞬间又回到了冰点 。

西医会告诉你 , 主要是因为吃完饭后 , 全身的血液大都供给了脾胃以助消化 , 肢体的末端因缺乏血液的滋养而出现手凉脚凉的症状 。
而在中医看来 , 主要是因为心肾阳虚 , 阴寒内盛所致 。

人体的阳气 , 就如同太阳一般 , 阳气虚弱 , 本就难以温熙周身 , 更别说四肢末端 , 是故 , 阳虚之人 , 手脚多是冰凉的 。
此外 , 阳气虚衰 , 势必阴寒内盛 , 则易致气滞血瘀 , 体内气血不畅 , 不仅容易导致手脚冰凉 , 有时候还会有手麻的感觉 。

再来 , 体内气血运行缓慢 , 所以你去摸阳虚之人的脉象 , 也大都偏细偏弱 , 若是阳虚严重的人 , 脉象极难摸出 。
今天 , 向大家介绍一个可温心肾之阳的方子——四逆汤 , 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
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 。
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 , 入心、肾、脾经 ,
是故 , 附子上可助心阳 , 中可温脾阳 , 下可补肾阳 , 功善峻补元阳 , 益火消阴 , 为治疗阳虚诸证之要药 。
此外 , 附子秉性纯阳 , 而散寒之力大 , 温善走窜 , 可将体内的阴寒之气统统驱逐出体外 。


《本草正义》:“附子 , 本是辛温大热 , 其性善走 , 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 。 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 , 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 , 彻内彻外 , 凡三焦经络 , 诸脏诸腑 , 果有真寒 , 无不可治 。 ”

附子
干姜 , 为生姜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后而得 , 与附子一样 , 同为辛热的药材 , 入心、肺、脾、胃经 ,
干姜既可温通心脉而回阳救逆 , 以助附子助心阳之功;
又可助脾胃之阳 , 而祛脾胃之寒 , 为温中散寒之良药;
中医讲啊 , 肾为先天之本 , 脾为后天之本 ,
附子功善温补肾阳 , 干姜长于助脾胃之阳 , 两药相伍 , 一则温先天以生后天 , 二来温后天以养先天 , 是故 , 素来便有“附子无姜不热”的说法 。
除此之外 , 干姜还可入肺经 , 温散肺经的寒邪而温肺化饮 , 为治疗寒饮伏肺喘咳之要药 。

《珍珠囊》:“干姜其用有四:温通心阳 , 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 , 二也;发诸经之寒气 , 三也;治感寒腹痛 , 四也 。 ”

干姜
看到这里 , 可能有人会问 , 既然干姜是生姜晒干后而得 , 那这里换用生姜可行吗?
不可!
简单讲 , 生姜为解表药 , 由于其内含挥发油 , 辛香走散 , 而功善解肌表之寒;干姜为温里药 , 晒干后的干姜挥发油已挥发得七七八八 , 所剩无几了 , 是故干姜专于祛脏腑阴寒 。

生姜
炙甘草放在这里 , 有三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