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感染者自述:病是治好了,后遗症却没离开我

最近,新冠疫情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西安、河南,而后又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中山、珠海等地发现。从新闻报道来看,这些冰凌几乎都与奥密克戎有关,奥密克戎展现出了强大的传播能力。
但在网上有言论称,“奥密克戎是‘大号感冒’,后果不严重,不用那么紧张”。还有人说,应该趁这次机会实现“群体免疫”,相当于每个人都免费打了一次“疫苗”。
奥密克戎|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感染者自述:病是治好了,后遗症却没离开我
文章插图
我们真的不用过于在意奥密克戎吗?或许,这样的想法过于乐观了。
一、中国男子感染奥密克戎,后遗症明显据南方都市报报道,32岁的哈尔滨人小赫于2021年4月被派往南非工作。到南非没多久,小赫就遇上德尔塔病毒肆虐,于是他不幸中招,感染新冠。
以为不会再感染新冠的他,没想到迎来了奥克密戎。
11月,小赫开始低烧、嗜睡、喉咙干痒。12月1日去医院检查,医生确认他感染了奥密克戎。小赫对采访人员说,病情严重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肺部像被火烧一样,异常干渴,只想喝水,但喝水后却不用上厕所,只是一直不停地冒虚汗。
奥密克戎|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感染者自述:病是治好了,后遗症却没离开我
文章插图
图源:南方都市报
度过了艰难的20多天后,小赫再去做核酸检测,结果已经转阴。但他发现,自己身体出现了不少后遗症。
例如,肺活量大不如前,走几步就气喘吁吁,动不动就胸闷,做不了剧烈的运动;每天都很困,浑身乏力,嗅觉没有那么灵敏了。小赫表示,核酸检测结果转阴让他心里的大石头放下了,现在面对后遗症,他只能放平心态,努力康复……
对于奥密克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把奥密克戎当成“大号感冒”是不恰当的,它的症状比较轻,但传染性极强。虽然奥密克戎的后遗症尚不明确,但以往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产生的后遗症还是比较多的。
奥密克戎|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感染者自述:病是治好了,后遗症却没离开我
文章插图
二、奥密克戎不严重?专家:不能轻视目前,奥密克戎已经席卷全球。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在美国新增感染者中的占比已飙到95.4%。仅仅在1月11日这一天,美国新增感染人数就接近140万。在奥密克戎的冲击下,除了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面临着巨大的防控挑战。
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统计评估研究所的预测,从2022年1月1日到3月1日,美国可能新增1.4亿感染者。
目前来看,奥密克戎具有高免疫逃逸能力和高传染力已是事实。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发现,奥密克戎与德尔塔有几点不同:

  • 出现症状的感染者,其住院率降低52%;
  • 感染者ICU住院率降低74%;
  • 感染者住院时间的中位数缩短 3.4 天;
  • 研究期间未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未出现死亡病例;
最终结果显示,奥密克戎的致病能力比德尔塔更低。
奥密克戎|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感染者自述:病是治好了,后遗症却没离开我
文章插图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放松警惕。
流行病学资深教授张作风提醒:年轻人的免疫力较好,感染奥密克戎后可能是轻症,但如果发生在免疫力较低的在年老、体弱、高危人群身上,就是重症。因此,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来说,应尽快接种加强针。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病毒研究中心大卫·罗伯逊教授表示,目前不确定新冠病毒会不会越来越温和,不能轻易下定论。有的病毒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凶猛,埃博拉病毒就是典型的例子。
对此,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认为,把奥密克戎当成“大号流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奥密克戎的重症化在下降,但毒性仍然不可忽略。西方国家之所以放松警惕,是因为疫苗接种率高,医疗资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