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感染重症病房救治新冠危重患者纪实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感染重症病房救治新冠危重患者纪实】本文转自:中国军网
他们心怀柔光 , 立起红色军医新标高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感染重症病房救治新冠危重患者纪实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感染重症病房救治新冠危重患者纪实
文章图片
春节前夕 , 重庆主城的街头小巷灯笼高挂 , 霓虹闪烁 , 流光溢彩的夜景和喜庆详和的春节氛围成为主色调 。 工作到深夜的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症感染病房主任蒋东坡步出病房 , 当他看到这些美好景致后心神一振 , 略显疲惫的步子明显轻快了许多 。 他身后不远处那幢不起眼的四层小楼上的“感染重症诊疗区”几个字 , 提示着人们这幢小楼是新冠重症病人救治的重要阵地 。 看着炫丽的灯景 , 蒋东坡触景生情 , 欣慰地说道:“看那万家灯火依然璀璨明亮 , 我们医者的坚守和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 。 ”
“过去的一个月 , 我们救治团队迎难而上 , 负重而行 , 三天之内硬是把两层楼变成了集门诊、收费室、入院处、病房、检查室、出院处等功能单元的病房 , 新冠重症患者救治率很高 , 把很多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 我非常感谢团队的每位兄弟姐妹 , 他们太辛苦了!”蒋东坡的话语中传递出的有如释重负 , 有感悟感叹 , 更多的是对团队的辛勤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 。
中心重症感染病房率先在重庆“独立式全托式”开设运行 , 一个多月来 ,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成长 , 在最吃劲的时候成功顶住重症病人蜂拥而至的头一波压力 , 成功创造多个重症病人转危为安的奇迹 , 成功把很多救治理念理论变为实践治疗 。 对此 , 先期参与病房设立的护士长简福霞的感受尤其深刻 。 “12月10日前 , 新的国十条出来后 , 中心未雨绸缪 , 业务机关安排部署 , 要求三天之内建立新冠重症救治病房 , 当时我们的压力像泰山压顶一样大 。 ”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 仍记忆犹新 。
按照中心统一安排部署 , 决定在无创中心改建重症感染病房 , 原先的病区全部搬迁 , 腾出三层和二层 。 由蒋东坡任主任、简福霞任护士长 。 接到指令后 , 王耀丽副主任等党员骨干带领所属人员通宵达旦、加班加点 , 建起现代化的重症感染病房 。 敬慧丹教授在重症病房建设的初期 , 劳心费力 , 病倒在岗位 。 但通过大家众志成城努力 , 终于在无创中心三层设立了能够运行的诊疗一体的病区 。
病区是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为班底组建的 , 但在初建时只有简福霞几名骨干先行去设置规划 , 摸着石头过河 。 重症医学救治单元是很有专业性 , 原先的楼层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和难题 。 要在三天之内按照感染病区的标准和要求 , 做好物资搬运、设施设备安装、人员培训上岗、后勤保障事项、各方请示协调等 , 并且要能独立运行收治病人 , 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
但参与建设规划的同志没有怨言没有退缩 , 积极主动想办法想点子参与其中 , 加班加点快速推进 , 因为他们知道 , 时间就是生命 , 新冠重症病人可等不起 。 早运行一天 , 就能挽救不少宝贵生命 。 就这样 , 他们不到72小时就完成所有病区初步建设 , 比中心规定的时间提前了10多个小时 , 为收治重病病人打下良好基础 。
12月13日上午 , 病区正式运行 。 蒋东坡看着功能齐全的病区 , 不由感慨地说道:“这哪里只是一个病区呀 , 简直就是一个医院 。 ”在病区里 , 所有重症病人从入院到出院 , 足不出楼可以全部完成所有步骤 。 看到第一位病人收进病区 , 医护人员既紧张忐忑 , 又充满信心 , 他们知道 , 从这刻起 , 属于他们的战斗打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