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大寒已至 慢病人群如何安然过冬

大寒 , 是一年里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 , 又是一年 。 大寒是一年中 , 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 , 也是冬天慢慢结束的转折点 , 大寒是一个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也是慢性病急性发作的高发期 , 如糖尿病、慢阻肺急性发作、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等 , 稍不留意就能惹来大问题 。 这类人群应该做好哪些身体调理和疾病预防工作 , 才能够更好地度过严冬呢?
糖尿病患者
调药量 , 暖下肢 , 保护足
1. 调药量
进入冬季后 , 人们的食欲会有明显增加 , 为了抵御寒冷 , 更偏向于进食高热量的食物 , 这些改变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血糖 。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 , 不仅要注意冬季对血糖的影响 , 同时也要留意血压的变化 。 倘若糖友合并高血压 , 加之其他因素 , 在冬季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将大大增高 。
2. 暖下肢
糖龄超5年有30%糖尿病患者会有下肢神经病变;而糖龄超10年 , 将有60%患者患有下肢神经病变;糖龄超20年 , 其患病率高达90% 。 此类糖尿病患者在冬季时 , 下肢不适会出现加重 , 如下肢冰冷、麻木加重等 , 严重影响睡眠 。
3. 保护足
入冬后 , 糖尿病人较之常人更加会四肢冰冷、怕冷等 , 所以在冬季会使用热水袋或是泡脚 。 但由于不少糖尿病患者有神经病变而导致感觉障碍 , 从而泡脚时导致烫伤 , 加之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基础 , 伤口难以愈合 , 从而导致发生糖尿病足和其他局部损害的严重后果 。
心血管、高血压患者
按时服药 , 注重保暖
1. 不要乱注射活血、通血管药物 , 按时服药遵医嘱
很多心脏不好的老人通常习惯在冬季心脑血管高发季节之前去医院静脉滴注一些所谓的活血、通血管的药物 , 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做“无用功” 。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 , 需要根据病因长期综合防治 , 光靠短期用药 , 并不能起到预防作用 。 甚至有许多老年患者认为平时不用服药 , 只要一年输两次液就行了 , 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
2.保暖为先 , 缓解血压波动
冬季 ,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个“坎儿” 。 冬季人体的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12毫米汞柱 , 平均舒张压比夏季高6毫米汞柱 , 且气温每下降1℃ , 收缩压上升1.3毫米汞柱 , 舒张压上升0.6毫米汞柱 。 同时 , 冬季的血压波动也明显大于夏季 。 血压波动性增大带来的最主要的危险就是并发症发病增多 , 尤其是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急性左心衰等 。 每年冬季刮风降温时 , 医院急诊室卒中患者人满为患 , 心肌梗死患者明显增加 , 这一现象在北方地区尤为明显 。
慢阻肺患者
防雾霾、接种疫苗、戒烟
1.戴口罩 , 防雾霾伤肺
冬季气候干燥寒冷 , 肺部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 , 加之冬天多雾霾 , 很多人的身体在这个时候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病症 , 以感冒、咳嗽最为常见 。 尤其是一些本来就有慢阻肺的老人 , 如果仍不注重对肺部的保养 , 更会继发肺炎等并发症 。 久之 , 患者的呼吸道和肺组织将会彻底丧失功能 。
2.接种疫苗防肺炎
超过半数的老人都不知道肺炎的症状与感冒相似 , 而且已接种疫苗者的老人不足14% 。 临床上以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最多见 , 高达83% 。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 , 如感冒、劳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脏病、长期吸烟等 , 肺炎球菌可趁机侵入人体 , 引起肺炎 。 若老人的咳嗽症状超过1周仍无法缓解 , 且有痰多、色黄 , 以及怕冷、食欲变差的情况时 ,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必要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 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