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元测体成分取代千元的核磁共振,小小杠杆如何撬动医保“省钱大作战”

?花20元测体成分取代千元的核磁共振,小小杠杆如何撬动医保“省钱大作战”
文章图片
市民刘女士赤脚站在人体成分分析仪上 , 1分钟就能测出她体内的肌肉量、体脂肪量、蛋白质、无机盐、总水分等十多个数据指标 , 从而对她的肌肉、营养等情况进行评估 , 花费不过20元 。 以往这样的数据检测需要动用核磁共振 , 花费高达上千元且有一定的辐射性 。
近日 , 采访人员在上海上体伤骨科医院看到 , 像人体成分分析这样的体育康复诊疗技术正在转化成医疗新技术 , 不久的将来还将纳入医保项目 。 让服务于奥运冠军的技术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 完成运动康复技术的“体转民” 。
体育医学新技术应用
王雪强是上海上体伤骨科医院院长、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康复学系教授 , 医学与运动康复的交叉学科背景 , 使他很早就关注体医融合领域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在长期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 , 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增高、普通市民的运动损伤频发 , 其实有很多康复诊疗手段可以适用到更广泛的人群 , 所以我们做了相关的课题研究 , 目前已经有数千个样本 。 ”
?花20元测体成分取代千元的核磁共振,小小杠杆如何撬动医保“省钱大作战”
文章图片
人体成分分析
为了将体育科技成果纳入优质医疗服务供给 , 杨浦区医疗保障局找到了上体伤骨科医院 , 双方一拍即合 。 去年11月 , 人体成分分析、智能步态训练与评估、光学运动捕捉与解析、传感器运动捕捉与解析4个评估项目 , 以及谐振疗法、肌内效贴扎治疗、脊柱矫正综合运动疗法3个干预方法 , 总共7项已经通过上海医学会认证 , 有望于今年上半年纳入医保收费项目 。
杨浦区医疗保障局办公室主任庞岩介绍 , 项目的认证过程非常严苛 , 首先要确保技术的安全可靠性 , 同时要符合医疗卫生标准 。 整个过程中 , 以上体伤骨科医院为核心 , 联合华山医院等康复医学权威医疗机构的专家 , 遴选出部分行之有效的体育康复评估、技术手段和成果 。
在上体伤骨科医院康复中心 , 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设备和用品 , 却有着出人意料的功效 。
?花20元测体成分取代千元的核磁共振,小小杠杆如何撬动医保“省钱大作战”
文章图片
?花20元测体成分取代千元的核磁共振,小小杠杆如何撬动医保“省钱大作战”
文章图片
智能步态训练与评估
在一条长5米多的智能步态测试垫上 , 测试者在行走的同时 , 设备就能识别步态进行平衡分析、关节活动度测评和动作模式分析 , 不但能运用于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训练 , 还能尽早识别脑中风前兆 , 最大限度地避免患者中风的风险 , 以及后续产生的高额诊疗费用 。
已经被专业运动员广泛使用的肌内效贴扎 , 也已成为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康复治疗技术 。 只见上体伤骨科医院康复科主任胡浩宇用红色的贴布分别贴于患者的肩颈以及前手臂处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贴布本身不含任何药 , 而是利用贴布的弹性和黏着力 , 在皮肤外产生牵拉或压迫的作用 , 进而起到消除肿胀疼痛、固定支撑、促进放松的效果 。 现在有一些资深的跑者也开始使用贴扎 , 帮助支撑稳定肌肉关节 , 提高运动机能 。 ”
?花20元测体成分取代千元的核磁共振,小小杠杆如何撬动医保“省钱大作战”
文章图片
肌内效贴扎治疗
一位老人站在一个小型律动台上 , 通过谐振疗法(振动训练)进行康复训练 。 它的原理是通过机械振动的频率与幅度来刺激神经肌肉反射 , 重复性地给骨骼应力刺激 , 达到抗阻的效果 , 从而改善机体的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等 , 适合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