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物|撕下“抗幽牙膏”的幌子

“抗幽牙膏”又换着法儿出现了 。 媒体日前调查发现 , 在某大电商平台 , 多个商家售卖外包装为“医用冷敷凝胶” , 却宣传为“口腔HP牙膏”的产品 。
商家含糊其辞的“HP” , 就是最近大火的幽门螺旋杆菌 。 约一个月前 ,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发布第15版致癌物报告 , 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 。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在胃中定殖的细菌 , 可以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 主要通过口—口途径传播 , 具有高传染性 。 公开数据显示 , 家庭共餐是幽门螺旋杆菌主要传染途径之一 , 我国感染率高达59% 。 尽管是“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而非“幽门螺旋杆菌”被列为致癌物 , 且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发展成胃癌 , 但依然不妨碍一些商家嗅到商机 , 炮制看似科学的“使用‘抗幽牙膏’就能预防胃癌”谣言 , 使得“抗幽牙膏”热销 。
【致癌物|撕下“抗幽牙膏”的幌子】1月7日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牙膏不能治疗疾病》 , 直接指出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存在于人体胃部 , 牙膏宣称“抗幽门螺旋杆菌”缺乏科学依据 , 长期大量使用含有广谱抑菌剂的牙膏等产品可能导致口腔内菌群紊乱 。 药监局的辟谣 , 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提示 , 也意味着监管方已经注意到商家虚假宣传 , 监管力度正在升级 。
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 , 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规定进行管理 , “妆字号”化妆品的主要作用是清洁、保护、美化、修饰 , 不能宣称具有治疗、杀菌抑菌等功效 。 而“械字号”产品属于医疗器械 , 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 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示意 。 化妆品与医疗器械的使用场景和使用目的截然不同 , “械字号”牙膏混淆了二者界限 , 暗示化妆品具有医疗作用 , 是典型的违规宣传行为 。 一旦消费者把前者“直接当牙膏使用 , 早晚刷一次” , 商家的销量上去了 , 消费者误用后果却是个未知数 。
针对牙膏命名及功效宣称混乱的市场问题 , 《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就牙膏与化妆品管理存在的差异部分作出了进一步明确 , 尽可能消除监管盲区 。 更重要的是 , “抗幽牙膏”隔三差五出现 , 官方及时辟谣也不妨碍产品热卖 , 消费行为背后的谈“幽”色变心理 , 需要通过科普教育加以引导 。 于消费者而言 , 建立在充分了解基础上的行为选择 , 才能有效消除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 避免落入商家恐惧营销圈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