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伯|创下清远最高年龄纪录!市人医成功为86岁患者实施ECMO

不久前,一名86岁的患者突发心梗,出现神志不清、心源性休克的表现,生命垂危。经清远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抢救,启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对患者实施紧急施救,争分夺秒,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创下清远ECMO施救最高龄纪录。
谭伯|创下清远最高年龄纪录!市人医成功为86岁患者实施ECMO
文章插图
清远市人民医院从2015年开始开展ECMO技术。图为资料图片。
ECMO“代班”,赢得了治疗时间
患者谭伯86岁,2021年11月26日中午12时左右活动后突发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不能缓解,伴有气促、大汗淋漓,随后晕厥,呕吐非咖啡色胃内容物,家属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抢救。到达医院后,医生为谭伯完善心电图,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死”。考虑病情危重,医院紧急用救护车转送至清远市人民医院急诊。
“到我院急诊时,患者血压测不出,脉搏每分钟仅36次,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心跳次数约60到100次。”该院ICU一区副主任医师刘建凌介绍说,患者血压低、心率慢意味着心功能衰竭,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急诊医护人员马上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液体复苏、抗休克、抗感染等积极抢救后,谭伯的病情仍没有好转。
于是急诊拨打电话到该院的ICU一区反馈病情,询问是否启动ECMO团队。因为ECMO上机的指征要求年龄应小于75岁,刘建凌综合分析患者病情,最初认为患者已是86岁高龄,自身恢复能力差,产生的并发症可能会更多,不适合使用ECMO。
“但是ECMO上机没有绝对的禁忌症,患者还有挽救的可能性,我当时就觉得可以努力一把。”刘建凌说,患者的心率虽然慢,但并未完全停搏,加上患者家属抢救意愿强烈,经患者家属同意后,遂启动ECMO小组。
患者年纪大,血压低,血管已硬化,穿刺难度较高,这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一定挑战。在团队高效精准的操作下,最终仅用20分钟,ECMO循环建立成功,可暂时性地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缓解缺氧症状,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ECMO辅助下,将患者送至介入室行冠脉造影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顺利置入临时起搏器和心脏支架,患者暂时转危为安,转入ICU一区接受进一步监护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神志恢复,撤除ECMO,顺利出院。
多次成功解除“生命警报”
ECMO是一种体外循环手段,可在一段时间内替代功能衰竭的心脏、肺脏,使患者获得稳定的循环血量以及氧气供应,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对血液、氧气的需求,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据介绍,清远市人民医院从2015年开始开展ECMO技术,组建了ECMO小组,目前这项技术已开展成熟。2021年清远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完成54例治疗,多次成功解除“生命警报”。
“在过去,面对高龄患者,根据上机指征的要求可能会选择放弃,这一个病例的成功,也给我们上了一课。”刘建凌说,受这一次成功经验的启发,自己对ECMO使用也有了新的认识。只要充分权衡利弊,在家属的同意下,高龄患者也能有一线生机。
【撰写】陈之瑜 刘秋宜
【通讯员】彭可明
【作者】 刘秋宜
谭伯|创下清远最高年龄纪录!市人医成功为86岁患者实施ECMO】【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