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纷纷“入局”互联网医疗 如何避免行业危机?|中国新观察| 行业

中新财经1月20日电 (采访人员 张尼)“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加之新冠疫情的推动作用,资本巨头纷纷‘入局’,互联网医院进入发牌‘旺季’,但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弊端,随着行业实践的不断深入,监管政策也逐渐明晰,‘规范’成为关键词。”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对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表示。
资本纷纷“入局”互联网医疗 如何避免行业危机?|中国新观察| 行业
文章插图
用户习惯逐渐养成 行业发展仍处初期阶段
来自国家卫健委方面的数据显示,2018年底,国内互联网医院数只有100多家,而到了2021年6月,互联网医院猛增到1600家,超过7700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第三方平台也纷纷开通互联网医疗服务。特别是在新冠肺炎期间,互联网+医疗更是让不少民众享受到了便利。
“这次疫情,在医生侧和患者侧,都完成了一次大规模的认知普及,患者对于互联网医疗的信任程度在不断增加,用户习惯正在慢慢养成,所以到了后疫情时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把互联网医疗当做重要的就医途径。”
王航认为,用户习惯的逐渐养成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以“规范发展”为核心的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从政策层面也在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这些都是行业未来的重要机遇。
但同时他也强调,由于行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规范发展的现象,行业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等等,这些都需要全行业共同去面对。
资本纷纷“入局”互联网医疗 如何避免行业危机?|中国新观察| 行业
文章插图
资料图:医护人员正在线答疑 方永乐 摄
医院自建平台与第三方平台是竞争还是互补?
那么,如今医院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医疗第三方平台之间的关系,是竞争还是互补?不同的平台应该如何发挥各自优势为患者服务?
对此,王航认为,二者定位不同,应该基于自己的定位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服务好患者。
在他看来,公立医院自建的互联网医院,首先是一种应急能力的储备,保障在抗击疫情的“战时”状态下,基本医疗服务不中断。第二,对于三级医院来说,“平时”的网上复诊业务,应该是保障疑难重大病例的连续性治疗(依从性)问题,而不是常见病、慢性病的普通复诊。
而第三方平台的定位应该是网上的基层医院,第一,应该利用自己擅长的互联网技术,把平台覆盖的患者人群扩大;第二,要尽可能触达更多的医生,并通过人工智能分诊技术、直播义诊等方式,帮助医生筛选出精准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并且让医生们能够把这些患者顺利转诊到自己所在的线下医院去;第三,是做一些低风险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业务。
资本纷纷“入局”互联网医疗 如何避免行业危机?|中国新观察| 行业
文章插图
资料图:医院内的自助服务终端。 徐婧 摄
资本纷纷“入局”,如何避免行业危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印发以来,各地迅速行动、创新落实,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加之新冠疫情的推动作用,资本巨头纷纷‘入局’,互联网医院进入发牌‘旺季’,但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弊端,随着行业实践的不断深入,监管政策也逐渐明晰,‘规范’成为关键词。”王航说。
资本纷纷“入局”互联网医疗 如何避免行业危机?|中国新观察| 行业】他表示,近几年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在业务上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还有大量深入工作亟待展开。一方面需要探索并建立业务规范,另一方面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