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医生|为了保住30岁摩洛哥山里人的左手,浦东医生拼了两个月

浦东医生|为了保住30岁摩洛哥山里人的左手,浦东医生拼了两个月
文章插图
原本要截肢,可是来自浦东的医生却不肯放弃,想尽办法,终于保住了这个才30岁的年轻摩洛哥山里人阿里(化名)的手臂。
塔扎(Taza)是摩洛哥中北部城市,地处里夫山和中阿特拉斯山交接处的隘口,由浦东新区浦南医院组建的援摩医疗队塔扎分队就对口Ibn Baja医院。阿里家距离塔扎约80公里,人烟稀少,群山环绕,到最近的医疗机构要走近4个小时的山路。阿里患有糖尿病,两个多月前左手被机器碾压,拖了7天后,左手臂肿得有右手臂的两倍大,皮肉腐烂发臭,一位在塔扎开出租车的亲戚把他送到了Ibn Baja医院。
摩洛哥当地骨科医生建议患者截肢,但患者家属说阿里还没结婚,截肢后就没有希望了!“中国医生能不能救救阿里?”
经过一周的精心调控,援摩医疗队队员内分泌科医生刘奇先将阿里的高血糖控制了下来;骨科医生华筠毅查看患者伤口情况后,建议可以先截除坏死的无名指,然后尽量暴露伤口创面,清除坏死组织,引流,换药,根据后续伤口愈合情况再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换药的过程是漫长的,而且还伴随着血糖控制等一整套“系统问题”,骨科、内分泌、消化……医疗队的医生轮番上阵,中摩两国医护人员通力合作,将近两个月的精心治疗,阿里的手臂不肿了,仅剩手背的皮肤伤口未完全愈合,但也已长满了新鲜肉芽组织。华筠毅医生认为:“阿里的皮损太严重了,靠自己长不好了,需要植皮。”但是,Ibn Baja医院没做过植皮,没有相关器械,怎么办?转到菲斯大区的上级医院,阿里一没钱,二没人照顾,最关键的是阿里一家人信任中国医生,希望中国医生来治疗。
“我们可以想办法,就用我们从上海带来的器械。”就这样,麻醉科陈卫东医生为患者进行了全麻,华筠毅从患者的左大腿处取皮,移植到患者左手背上,整个过程顺利。术后一周左右,患者的手背皮肤已基本愈合,掌心处渗出亦明显减少,血糖平稳,予以出院。阿里这次病情,最关键是血糖没有控制好,出院后,刘奇、华筠毅两位中国医生又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远程指导阿里控制血糖、伤口换药……阿里的左手完全恢复了功能。
浦东医生|为了保住30岁摩洛哥山里人的左手,浦东医生拼了两个月】 中国医生们说,援外医疗是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它不仅需要我们队员有高超的医术,而且还要学会融入当地社会,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花最少的钱解除病人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