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NEJM:新型免疫联合治疗临床3期首秀,大放异彩!( 二 )


两治疗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持平 , 但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组有较多患者有2处及以上肿瘤转移灶 。
方案|NEJM:新型免疫联合治疗临床3期首秀,大放异彩!
文章图片

▲ 患者基线特征
在平均长达13.2个月的随访期间 , 共有65.8%的患者停药 , 停药原因主要为疾病进展 , 两治疗组间患者的停药率及后续二线治疗方案基本相似 。
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组与nivolumab单药组的PFS曲线在治疗开始三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分叉 , 而后二组的PFS曲线差距基本稳定 。
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组的一年PFS为47.7%(95% CI, 41.8 - 53.2) , 而 nivolumab单药组只有36.0%(95% CI, 30.5 - 41.6) 。
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0.1月(95%CI, 6.4 - 15.7),而 nivolumab单药组只有4.6个月(95%CI, 3.4 - 5.6) ,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HR, 0.75; 95% CI, 0.62–0.92; P=0.006) 。
方案|NEJM:新型免疫联合治疗临床3期首秀,大放异彩!
文章图片

▲ 两组PFS结果对比
更值得注意的是 , 在多个关键的亚组中 , 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治疗组依然保持了PFS的优势 。 在LAG-3(≥1% vs < 1%)、PD-L1(≥1% vs < 1%)、BRAF V600突变及AJCC转移分期等亚组比较中 , relatlimab+nivolumab组的PFS均长于nivolumab单药组 。
方案|NEJM:新型免疫联合治疗临床3期首秀,大放异彩!
文章图片

▲ 亚组PFS分析
在安全性方面 , relatlimab+nivolumab组和nivolumab单药组的患者耐受性均较好 , 未出现超出预期的新增不良反应事件 ,分别有14.6%及6.7%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而停药 。
relatlimab+nivolumab组中各级不良反应发生率≥10%的为皮肤瘙痒(23.4%) , 疲劳(23.1%) , 皮疹(15.5%) , 关节痛(14.4%) , 甲状腺功能低下(14.4%) , 腹泻(13.5%)及白斑症(10.4%) 。 其中常见的免疫相关各级不良反应为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炎(18.0%) , 皮疹(9.3%)及腹泻或结肠炎(6.8%) 。 relatlimab+nivolumab组中有3位患者的死亡与治疗有关 , 原因分别为由治疗导致的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急性肺水肿及肺炎 。
同时 ,relatlimab+nivolumab组有18.9%的患者发生了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 最常见的反应为脂肪酶升高(1.7%) , 谷丙转氨酶升高(1.4%)及谷草转氨酶升高(1.4%) 。
方案|NEJM:新型免疫联合治疗临床3期首秀,大放异彩!
文章图片

▲ 不良反应事件汇总
值得注意的是 , 虽然联用组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由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均高于nivolumab单药组 , 但是相较于一线标准联合疗法nivolumab+ipilimumab在黑色素瘤中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55%)及不良反应停药率(36.4%)[2] , 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疗法在安全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
综上所述 , RELATIVITY-047试验 首次验证了LAG-3及PD-1双靶点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在未经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中 , LAG-3抑制剂relatlimab+PD-1抑制剂nivolumab联合疗法的患者耐受性较好 , 较nivolumab单药显著延长PFS , 并且该PFS优势不受LAG-3表达、PD-L1表达、BRAF突变及转移分期等因素影响 。
相较于现有的nivolumab+ipilimumab联合疗法 , relatlimab+nivolumab在安全性及临床给药操作便利性上有较大的优势 。 然而在疗效上 , 虽然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疗法的中位PFS与之前CheckMate 067中nivolumab+ipilimumab联合疗法的中位PFS基本相近(10.1 vs 11.2月) , 但是二者在各亚组中的疗效优劣之分 , 比如在LAG-3表达<1%患者中或在转移性黑色素瘤二线治疗中二者的疗效是否有显著差别 , 还需要收集更多的临床数据来进行系统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