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痤疮、脱发和干眼症 那些少有人想到却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

痤疮、脱发和干眼症 那些少有人想到却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
文/福布斯中国
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于创新药行业来说 , 是大丰收的一年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国产创新药创下新高 。 但随着政策落地 , 外部环境变化等 , 创新药产业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质化问题 , 、医药支付体系不够完善等 , 都是制约中国创新药发展的掣肘 。 只有真正拥有创新实力 , 拥有过硬产品的药企 , 才能继续赢得投资者和市场的青睐 。
从不少在二级市场上市的创新药企业的产品管线来看 , 致力于肿瘤、乙肝等重疾治疗领域的创新药屡见不鲜 。 即使是罕见病领域 , 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业也纷纷踏足 , 诞生了不少优秀的企业 。
但亦然有一部分创新药企业聚焦未被满足的需求 , 改善健康 。 以下是几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 , 从脱发到痤疮 , 再到干眼症 , 让您充满期待 。
干眼症
据不完全统计 , 干眼症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疾病 , 在美国有超过3,000万人受其困扰 , 在中国影响超过1.5亿人 。 干眼症的核心机制主要是由于泪流量减少或高蒸发造成的多种因素及疾病 。
健康的泪膜可以保护和润滑眼睛、冲走异物 , 而且含有可减少感染风险的生长因子和抗菌成分 , 能创造一个光滑的表面以改善屈光力 , 令视力清晰 。 干眼症可能导致持续的刺痛、搔痒、烧灼感、对光敏感、视力模糊和眼疲劳 ,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
在这个赛道 , 和铂医药(02142.HK)、欧康维视生物 (01477.HK)都有新药进入临床 。 此外 , 箕星药业还专注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眼科first-in-class药物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Oyster Po int Pharma达成合作协议 , 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用于治疗干眼症(DED)症状和体征的OC-01 (varenicline)和OC-02 (simpinicline)鼻喷雾剂 。
脱发
“秃”然来袭 , 是众多现代人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 脱发本是一个困扰中老年人的问题 , 遗传和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脱发越来越年轻化 , 甚至年轻一代的90后都在为脱发严重而困扰 。
截至2020年底 , 我国脱发人数超2.5亿人 , 相当于每六人中就有一人脱发 , 其中男性约1.63亿 , 女性约0.88亿 。 30岁前脱发的比例高达84% , 比上一代人提前了20年 , 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 其中20至30岁的人群占比高达57.4% 。
去年12月13日 , 国内植发行业老大“雍禾医疗”港交所上市首发 。 招股书提示 , 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显示 , 中国毛发医疗服务市场2020年规模为184亿元人民币 , 按照 CAGR为22.3%的增速到2030年规模将达到1,381亿元人民币 。
秃发中 , 女性秃发和男性秃发不同 。 在雄秃治疗领域 , 有将近二十多年的沉寂 。 但创新药企业拓药业(9939.HK)开发的雄激素受体抑制剂--福瑞他恩 , 则是一个新希望 。
福瑞他恩是全球首个进入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用于雄激素性脱发治疗的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 。 已经与今1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 据悉 , 该项III期临床试验将在全国26家医院参与进行 。
痤疮
痤疮是世界第八大流行疾病 , 多发于青春期并主要累及面部 。 全球痤疮患者人数已超过6.4亿人 。 痤疮发病机制复杂 , 雄激素及其受体信号通路对皮脂腺及皮脂分泌的影响是引起痤疮的重要因素之一 。
2020年8月 , 美国FDA批准首款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用于痤疮的治疗 , 这是FDA过去40年以来批准的首款痤疮药物 。 国内目前尚无雄激素抑制剂获批用于痤疮的治疗 , 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药物来满足巨大的临床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