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华山医院这份门诊“年报”,记下医护人员一次次的温暖守护( 二 )


该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是门诊结束时间最晚(21时50分)的外科医生 。 吴劲松说 , 他很珍视患者的信任 。 “可能因为我看门诊时是内科医生的脾气 , 手术台上才是外科医生的风格吧 。 ”吴劲松开玩笑说 。
作为全球临床规模最大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之一 ,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每年接诊的脑肿瘤患者数量巨大 , 一半以上的患者是疑难杂症 。 “脑肿瘤的精准治疗常常要在切除肿瘤和保护功能之间做平衡 , 所以我们要多花一些时间和患者交流 , 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 , 确定最佳手术时机和方案 。 ”吴劲松说 。
05
患者遍布大半个中国
2021年 , 华山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医师李骥教授服务患者遍布全国178个地区 , 居于“华山医生门诊成绩单地区数量”排行榜前列 。
“患者口口相传 , 很多老患者都成朋友了 。 ”李骥介绍说 , 胰腺外科每年有六成以上患者来自上海之外 。 “我们接手的大多是疑难杂症 , 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 , 为其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 。 ”对标上海全力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目标 , 胰腺外科主任傅德良教授带领科室人员持续提升诊疗水平 , 为更多患者带去希望 。
06
最长情的陪伴
2021年 , 91岁高龄的卞奶奶在伤口(造口)护理专科门诊看诊184次 。 提起她 , 门诊部副主任、长期从事伤口(造口)工作的王莺印象深刻 。
“这位老奶奶一 开始看我们门诊 , 是因为尾骶部大面积深达骨头的4期压力性损伤 。 她长期卧床 , 每次看诊都是女儿用自家的钢丝床 , 叫救护车送来的 。 钢丝床直接抬进换药室 , 我们就在床旁给她换药 。 床很低 , 我们常常半蹲着工作 , 有时候索性就跪在地板上 。 由于创面大 , 换药至少需要半小时 。 每次给她换完药 , 我觉得腰都直不起来 。 ”王莺说 , 虽然很辛苦 , 但卞奶奶也成了大家心中的牵挂 。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下 , 卞奶奶的尾邸部损伤逐渐痊愈 。 由于她患糖尿病多年又长期卧床 , 陆续出现了脚底压疮等问题 。 王莺曾劝她就近处理 , 但卞奶奶执意不肯 , 说华山医院有一群“贴心家人” 。
07
阵容豪华的看诊
2021年6月1日下午1时30分 , 来自皮肤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科、感染科、病理科、放射科的4位教授和2位副教授 , 为浙江舟山的任先生举行了一次MDT(多学科诊疗) 。
2021年 , 该院推出了垂体病、肺癌个性化精准治疗、神经系统感染与自身免疫病、痉挛状态疾病、疑难过敏及免疫疾病等19个病种在内的多学科诊疗 , 累计为1150名疑难杂症患者提供了专业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 , 避免了不停转诊、重复检查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 , 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一份“年报”的诞生 , 离不开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付出 , 也离不开管理部门的努力与用心 。 门诊部邱智渊副主任介绍说:“我们做‘年报’的初心 , 是在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 , 让医护人员体会到成就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 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华山医院不仅是智慧医院 , 更是一家有人文情怀、有温度的医院 。 ”
文:健康报特约采访人员 刘燕
编辑:于梦非 张昊华
审核: 徐秉楠闫龑
【全年|华山医院这份门诊“年报”,记下医护人员一次次的温暖守护】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