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出汗 虚汗 盗汗 原因和疗法

出汗原因:
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 , 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 , 都可以引起盗汗 。引起出汗的原因很多:温度过高 , 内分泌疾病 , 神经系统疾病 , 以及其他慢性病(结核、肿瘤) , 还有药物副作用等等 , 因此需要到医院检查确诊 。
虚汗一般在晚上出 , 是气虚或阴虚造成 。
中医认为是肾虚或下焦湿热所致;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症名 , 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 , 醒后汗泄停止”为特征的 。中青年“盗汗”与小儿血钙偏低引起的“盗汗”发病机理不同 。冬春转季是中青年“盗汗”的高发期 , 原因多为病人“阴虚”所致 , 用通俗的话讲 , 即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 , 储存在人体内的“精气”已不足 , 当体质下降时 , 就会出现盗汗症状 , 如潮热颧红、心烦盗汗、失眠、乏力等现象 。而中青年人群 , 面临工作、家庭压力较大 , 体力、精力透支明显 , 极有可能导致人体植物神经紊乱 , 若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补“气” , 则必然受到盗汗症的“垂青” 。肾阳为全身阳气的根本 , 生命活动全靠阳气鼓动 , 如肾阳不足 , 不能湿煦身体 , 就会出现怕冷 。

盗汗的病人 , 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 , 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 , 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 。出的汗量 , 相差悬殊很大 。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 , 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
轻型盗汗的病人 , 多数在入睡已深 , 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 , 汗出量较少 , 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 , 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 。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
中型盗汗的病人 , 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 , 甚则可使睡装湿透 , 醒后汗即止 , 揩拭身上的汗液后 , 再入睡即不再出汗 。这种类型的盗汗 , 病人常有烘热感 , 热作汗出 , 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
重型盗汗的病人 , 汗液极易泄出 。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 , 即有汗夜大量涌出 , 汗出后即可惊醒 , 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 。再入睡可再次汗出 。出汗量大 , 汗液常带有淡咸味 , 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 。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 , 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 , 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 , 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 , 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 。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 , 心情也表现的烦燥 , 汗后口干舌燥 , 喜欢凉水 。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 , 五心烦热 , 颧红 , 头晕 , 消瘦 , 疲乏不堪 , 尿色深 , 尿量少 , 大便干燥 。
轻型与中型盗汗 , 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 , 但重型盗汗病人 , 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 , 向“脱症”发展 ,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
由于长期盗汗 , 使内津液耗损过多 , 就出现一种阴虚现象 , 这种患儿表现为唇舌红干 , 手足心热 , 口干 , 饮水多但不解渴 , 大便数天一行或每天行 , 粪便干且呈粒状 。治疗宜清热养阴 , 使热内消 。笔者常用生地、麦冬、知母、元参、地骨皮、桑叶之类药治疗 , 如热过分重的可加黄连 , 汗出量多的加龙骨、牡蛎、生黄芪 , 其汗也就能很快地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