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兵|瞭望 | 多年不涨价的抗癌厨房,每缕烟火背后都可能是关于生命的故事( 三 )


然而厨房关门后 , 无处可去的患者家属通过电话联系到他 , 询问厨房什么时候开门 , 张广兵不忍心告诉他们自己真实的想法 , 就谎称正在找新的店面 。
“后来想想 , 话都说出去了 , 不做也得做了 。 ”于是 , 几经波折 , 他找到了现在的位置 。 换了位置后租金涨了不止一倍 , 一个人负担压力太大 , 三个人都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 一商量索性就合伙一起做 , 取名共享厨房 , 之前的老顾客听说厨房搬到新位置 , 又纷纷找来 。
因为请不起员工 , 店里帮忙干活的 , 都是三位合伙人的家属 。 大家一起负责厨房的正常运转 , 帮忙加工饭菜、打扫卫生、备货、刷锅洗碗……忙起来时个个汗流浃背 , 脚不沾地 。
难忘的他们
“闲聊的时候我从来不问他们的病情 , 一怕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 , 二怕我自己承受不了 。 ”张广兵说 , 和这群特殊的顾客经常打交道多年 , 三个合伙人均有不少感触 。
在这间厨房 , 他们每天都见证着肿瘤患者的喜悦与悲伤 , 彼此之间通过厨房缔结情感 , 是他们此前做别的行业从未体会过的 。
张广兵一直记得一对年轻夫妻送的土鸡蛋 。
彼时他还在菜市场开店 , 有对年轻夫妻给孩子看白血病 , 找到他这里做饭 , 问能不能先欠着 。 “我一听就知道他们真的遇到难处了 , 就说行 , 后来他们免费做饭有两个多星期吧 。 过了没多久 , 他们又来到郑州 , 还专程带了老家的鸡蛋来感谢 , 我挺感动的 。 ”张广兵说 。
在疾病面前 , 人的命运变幻莫测 。
“之前有一个人每天都来做饭 , 而且非常准时 。 突然有一天过了饭点他还没来 , 我以为他出院了没多想 。 后来听其他来做饭的人说 , 前一天晚上人没了 , 连夜拉回老家了 。 ”张广兵叹了口气说 , “在厨房里 , 我和他们的聊天内容仅限于做饭 , 我不敢好奇 , 害怕自己承受不了那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 刚开厨房的时候 , 听到这些悲欢离合的故事 , 我经常一整夜都睡不着觉 , 一闭眼就是他们在厨房里熟悉的面孔” 。
8年里 , 不知多少次 , 张广兵看着熟悉的面孔再也没有出现在厨房 , 也许病好了 , 也许人没了 , 他也曾不止一次在深夜里崩溃大哭过 。
“见到太多患病的人 , 还有奇奇怪怪的病 , 就会觉得活着真好 , 能帮别人就帮一把 。 我没有什么大本事 , 一点小忙还是可以帮的 。 ”张广兵说 , 在厨房里每一缕烟火的背后 , 都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 。
提到做这行以来的感受 , 魏兴江、王战胜、张广兵三人不约而同提到 , 最开心的就是听到顾客说病好了 , 要回家了 , 再也不来做饭了 。
厨房里的烟火 , 烟火里的人间 。
这样一个开在医院附近的共享厨房 , 给很多患癌病人及家属带去了短暂的温暖和慰藉 。 张广兵回忆 , 共享厨房在网上引起关注以后 , 有拍客来店里拍了视频上传到网络 , 吸引了诸多爱心人士和媒体到访 , 共享厨房引起了广泛关注 。
网络上 , 赞赏的声音居多 , 认为这种形式的厨房满足病人家属给亲人做顿饭的心意 , 尤其是给那些相对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外地病人 , 提供了便利 。
但是 , 也有声音认为共享厨房5元炒菜、10元炖汤的价格略高 。
“其实到目前我们的收入只能勉强和支出持平 。 这些年物价一直在涨 , 我曾经也想过涨个一两块 , 当时新的价钱都写好了 , 最后关头还是放弃了 , 因为有些病人甚至连一餐5块钱都付不起 。 ”张广兵说 , 搬到新址以来 , 房租、水电翻了好几倍 , 若再加上免费提供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 以及其他损耗 , “成本不敢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