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这份虎年养生月历请收好,每月养生要点都在这里了( 三 )


农历九月
【养生节气】寒露 霜降
“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柿子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软坚、止渴生津、健脾等功能,但一天最好不要食用超过一个,不要空腹食用。霜降节气以后容易出现腹泻的症状,很多人以为是受凉引起的,但是如果总是在早晨的时候腹泻便要注意是不是肾阳受损导致的晨泻。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避免受凉,尤其要注意腰腹部及下肢的保暖。
【养生家常菜】南瓜粥
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是这个时候的暖胃护胃佳品。早餐煮粥时放几块南瓜,或者在晚餐桌上加一道南瓜粉丝汤,简单方便,营养美味。这个月空气会变得渐渐干燥,眼睛容易干涩,皮肤也不容易保养,南瓜中含丰富的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6,有益于眼睛健康和护肤。
【养生穴位】大椎穴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按摩大椎穴有助于扶阳驱寒,温暖全身。
农历十月
【养生节气】立冬小雪
立冬节气前后,要注意防“五寒”:防颈寒,薄围巾立领装出门穿;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莫嫌烦;防肺寒,温肺散寒来碗神仙粥;防腰寒,双手搓腰肾阳暖;防脚寒;家庭足浴赛灵丹。
小雪节气之后有的人可以生吃萝卜熟吃梨。对于燥热咳嗽型患者,熟吃梨能增加止咳的效果。生吃萝卜可以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而煮熟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脾胃虚寒者不要生吃萝卜,最好煮熟以后吃,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养生家常菜】神仙粥
“立冬”之后,常见风寒感冒。症状比较轻的不妨食疗,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是不错的治疗风寒感冒初期的食疗方。正如民间广为流传的“神仙粥”歌诀说: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养生穴位】足三里
到了这个月,寒冷的气候更加明显,防寒保暖是很重要的。中医著作《灵枢》中记载:“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调于足三里。”按揉足三里穴有益于护阳、补中益气。该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农历十一月
【养生节气】大雪冬至
江南民谚有“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的说法。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大雪节气之后更要注意“养藏”。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说,熟吃雪藕是不错的选择。熟吃有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功效。
“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冬至这个时候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机,应注意养阳护阳。
【养生家常菜】莲藕粥
在大雪节气适量吃些莲藕粥,有较好的补益功效。此外,很多地方这个节气还有冬至吃饺子的民俗,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 不怕身上起冻疮”。
【养生穴位】耳穴。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主任徐梅昌介绍说,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廓这三种按摩耳部穴位的方法有利于这个节气的保健。
农历十二月
【养生节气】小寒大寒
民谚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对于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人群这个时候最怕冷。以上三类人群不妨试试以下三种汤品驱寒取暖:气虚怕冷喝黄芪牛肉汤;阳虚怕冷喝干姜肉桂羊肉汤;血虚怕冷喝鸡丝阿胶汤。
大寒节气,加上年底应酬较多、工作繁忙,室内外温差较大,一不小心就感冒了。南京市名中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颜延凤主任中医师介绍,冬季所患的感冒大致分为三个类型:风寒、燥邪和气虚。都可通过我们常见的食材来进行初步的调理:风寒感冒可以试试神仙粥暖身散寒;燥邪感冒可以试试冰糖饮清肺润燥;气虚感冒可以试试麦胚饼固肾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