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创新药“藿夏感冒颗粒”临床试验申请获批,以岭药业“五位一体”促科技成果转化量质齐升

1月31日和2月1日 , 以岭药业接连发布两则公告称: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受理通知书》和《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 分别准予其自主研发的化药创新药抗肿瘤药物G201-Na胶囊开展临床试验 , 以及中药创新药藿夏感冒颗粒开展用于胃肠型感冒风邪袭表、湿蕴中阻证的临床试验 。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以岭药业一直秉持“科技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 , 打造科技中药、化学生物药、健康产业三大业务板块的健康产业集群 , 步入持续、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 。
以岭药业经过30余年的蓬勃发展 , 已从一个小研究所成长为中国中药TOP10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 。 成功建立了健康产业集群、以岭医药研究院、三级甲等中医院 , 建立了独有的络病理论体系 , 以及研究生、本科生培养基地 。 构建成“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独特创新模式 。
以理论创新带动临床实践 , 在临床诊疗中经过反复实践确有疗效的处方再研发成一系列创新中药 , 使之产业化 , 从而推动更多新药的研发及人才的培养 。 以岭药业“五位一体”创新模式打通创新中药转化“脉络” , 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中药创新药“藿夏感冒颗粒”临床试验申请获批,以岭药业“五位一体”促科技成果转化量质齐升
文章图片
以岭药业构建“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中医药创新发展模式
理论:理论创新为新药不断问世打通“经络”
以岭药业成立之初 , 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路径就得到了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 。
中医药实现创新突破的关键是理论原创 , 以岭药业在院士科研团队的引领下找准中医络病理论创新的关键点持续发力 。 经过长期潜心研究 , 在中医发展史上首次形成系统络病理论 , 构建起“络病证治”体系 , 被称为中医络病理论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 。 成为公司独有的科技核心竞争力 , 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要素 。 “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理论研究的突破提高了临床上疑难病的防治水平 。
临床:为新药转化提供大量有效处方的支撑
应用络病理论指导临床多种疾病诊疗过程中 , 对于解释疾病传变 , 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 将“络病证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 总结提出创新观点 , 促进了络病理论研究向系统完整的学术理论体系发展 , 也促进了络病理论的临床运用 。
临床实践在新药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 , 运用络病理论指导临床诊疗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总结出确有临床疗效的诸多处方 , 这些处方成为研发新药组方的雏形 。 河北以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作为科研临床基地 , 拥有100余种院内制剂 , 为以岭药业创新药研发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 , 为研发新药提供了有力储备 。
科研:搭建科研平台 , 为创新药后备军提供不竭动力
以岭药业成立30余年来 , 始终以“继承创新 , 造福人类”为企业宗旨 , 不断增加科研实力的纵深 , 资金投入连年增加 , 2016~2021年研发投入不断加码 , 投入金额分别为2.4亿元、2.6亿元、3.6亿元、5.2亿元、7.4亿元、8.4亿元 。
大量资金的注入为科研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搭建了多个先进研发平台 , 在多个疾病领域布局 。
以岭医药院士工作站是以岭药业的科研基地 , 近30位两院院士及全国各医学领域权威专家成立以岭药业创新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 , 围绕新药研发关键环节的创新技术体系 , 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作用 , 已形成围绕中药新药不同研发阶段的产品集群 。 为创新中药源源不断问世做好充足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