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汇总|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物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 比如大家经常听到的外泌体 。 今天来介绍间充质干细胞更加丰富的分泌物——分泌组(Secretome) , 看看它们在皮肤疾病领域的应用如何?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间充质干细胞是如何帮助人们进行皮肤的修复和保护 。
分泌组又称条件培养基 , 是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一些分子 ,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 可用于各种治疗 , 尤其是对皮肤组织损伤的再生和修复 , 如伤口愈合、光防护、促进毛发生长、治疗银屑病等具有多种作用 , 成为近年来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 日前 , 发表于《Clinical,CosmeticandInvestigationalDermatology》的一篇文章对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在皮肤应用中的益处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
科普汇总|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物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
文章图片
DOIhttps://doi.org/10.2147/CCID.S331044
干细胞疗法的发展至今仍在继续 , 尤其是在皮肤病治疗方面 。 干细胞 , 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 , 能够分泌营养因子 , 负责组织再生和组织损伤修复 。 分泌组是间充质干细胞在条件培养基中分泌的生物活性分子 , 它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 , 以及各种大分子和胞外小泡如微囊泡和胞外小体 , 可刺激各种生物反应 , 特别是调节各种新的组织结构[1] 。 外泌体其实就是分泌组中的一种 。
分泌组的再生和修复受损组织的能力使其成为处理各种皮肤问题的替代方法之一 , 在各种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报道 。
科普汇总|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物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DOIhttps://doi.org/10.2147/CCID.S331044
1干细胞分泌组促进皮肤伤口愈合
伤口愈合是身体修复和再生受损组织的自然过程 , 由三个主要阶段组成:炎症、增殖和重塑[2] 。 伤口愈合仍然是临床治疗问题中的一个挑战 , 尤其是在慢性疾病中 。 利用分泌组作为治疗皮肤损伤的替代疗法能够加速伤口愈合已经被广泛报道 。 在体外和体内 , 已经做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来评估分泌组对伤口愈合的益处 。
体外试验一般是通过观察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来完成的 。 发表于《JournalofInvestigativeDermatology》的一篇研究表明:使用皮肤乳头层成纤维细胞分泌组进行伤口愈合治疗 , 结果表明伤口愈合速度比对照组快1.8倍[2] 。
体内实验动物模型已在各种情况下的动物模型上进行了试验 , 如慢性创伤 , 糖尿病足溃疡 , 皮肤溃疡 , 和辐射伤等 。 结果表明 , 分泌组通过增加细胞迁移和增殖的作用 , 促进血管生成、再上皮化、新生血管化和胶原沉积 , 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 发表于《ScientificReports》的一篇文章研究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组(SecPBMCs)和凋亡的PBMC(Apo-SecPBMC)对烧伤猪模型的影响 , 发现CD31+增加 , 尤其是APO-SecPBMC治疗后 , 创面肥大细胞减少[3] 。
科普汇总|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物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文献3
2干细胞分泌组防止光老化
紫外线(UV)辐射会引起一些皮肤问题 , 特别是光老化 。 光老化是由于过度的紫外线暴露引起的皮肤老化 , 它会引起皮肤的形态和生理变化 , 如皱纹的出现和皮肤弹性的降低 。
紫外线辐射可通过下调mRNA的表达 , 抑制细胞增殖 , 降低I型胶原、Ⅲ型胶原和弹力蛋白的表达[4] 。 紫外线辐射还可引起mmp1和MMP9水平的升高 , 从而抑制原胶原合成 , 激活多种信号通路 , 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激活因子1(AP-1)和核因子κB(NF-κB) , 从而导致ROS形成所致的细胞损伤 , 并可诱导皮肤细胞凋亡 , 从而抑制皮肤再生 , 并可对角质形成细胞造成DNA损伤[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