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健康过大年 | 舌尖上的幽门螺杆菌

央广网北京2月4日消息 有一种细菌非常特殊 , 可能有人会问:“不是说环境中存在着数以亿万计的细菌吗?这种细菌有什么特殊?”它还真有点儿特殊 , 发现它的两名澳大利亚科学家 , 因为它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 据此 , 您肯定能推断出 , 这种细菌就是幽门螺杆菌 , 而且幽门螺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
幽门螺杆菌对人体有何危害?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非常高 , 如果说有致病菌的感染率排名 , 那么排在第一位的非他莫属 , 全世界有超过50%的感染有幽门螺杆菌参与 。
幽门螺杆菌存在于胃黏膜及口腔中 , 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 。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 , 并明确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 而由于饮食习惯、居住条件等因素 ,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胃癌发病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
幽门螺杆菌是怎样传播的?
研究表明 , 我国成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60%左右 。 看到这里 , 大家可能有点儿紧张了 , 那幽门螺杆菌是怎么传播的呢?
其实 , 它是“吃进去的” 。 幽门螺杆菌生命力极其顽强 , 传染性也极强 , 可以通过手、不干净的食物、餐具等途径传染 , 正所谓“病从口入” 。 除此之外 , 我们还发现 , 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明显的家庭内聚集现象 。 所以 , 主要的传染源可能来自家庭成员 , 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等 。 也就是说 , 与感染者长期、密切接触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渠道 。
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胃病或胃癌吗?
在我国成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在60%左右 , 而胃病患者却并没有那么多 。 这说明 ,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并不一定都会得胃病 。 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其他多种因素相关 , 如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 。 如果您有长期胃部不适或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以及胃癌家族史 , 那您就属于我们所说的“高危人群” , 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如何检测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非常简单 , 因为幽门螺杆菌能够产生大量尿素酶 , 根据这个特点 , 我们只需给予患者口服含有特殊标记的尿素 , 当它进入胃内和尿素酶发生化学反应 , 其产物最终会通过肺内的气体排出 , 我们只要检测该气体的浓度就能判断人体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呼气试验” , 这种方法非常安全 , 没有任何创伤 , 只需吹口气 , 就能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感染程度 , 并且只要1~2个工作日就能拿到检验报告 。
感染幽门螺杆菌怎么办?
感染者大可不用担心 , 目前针对幽门螺杆菌 , 国际上已有非常成熟的治疗方案 , 您只需要听从医生的专业治疗意见 , 通过规范、合理的口服抗生素 , 绝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是可以被彻底根除的 。
根除后还会复发吗?
【大年|健康过大年 | 舌尖上的幽门螺杆菌】很遗憾 , 答案是会的 。 在我国 , 由于传统的饮食习惯 , 也就是共餐的习惯存在 , 再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很常见 ,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显得极其重要 。
这里有两个建议:第一 , 家庭成员应同时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杆菌 , 避免互相传染 。 第二 , 实行分餐制 , 餐桌上只需摆上公用餐具 , 便能成功阻断幽门螺杆菌在餐桌上的“横行”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索宝军)
大年|健康过大年 | 舌尖上的幽门螺杆菌
文章图片

(《医生的建议:来自百余位专家的肺腑之言》 , 主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金昌晓 , 人民卫生出版社供图 , 央广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