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值守有我 “医”路守候|“紧急呼叫”冬奥会期间城市运行院前急救医疗保障

为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城市急救医疗服务需要 , 我院遴选20名医护骨干组建医疗服务队 , 于冬奥会期间支援北京急救中心 , 承担伤员转诊、基础生命支持及意外伤害急救等应急医疗服务工作 。
1个月 , 10个车组 , 500余次出车 , 抢救并转送危重病人150余人次 , 孕产妇25人次 , 成功建立绿色通道70余次 。 队员们分秒必争守护着北京百姓的生命安全 , 闪烁的急救车警灯照亮了生命的 绿色通道 , 温暖了春节假日的夜空 。
呼叫|值守有我 “医”路守候|“紧急呼叫”冬奥会期间城市运行院前急救医疗保障
文章图片

20名队员以1医1护为主体 , 同站内1名司机、1~2名担架员组成1个车组 。 车组护士每天早晨7点即到达站点 , 准备并检查诊箱、心电图机、监护除颤仪、插管箱、负压吸引器、氧气瓶等设备 , 保证出诊前医疗设备运行完好和物资充足 , 并将仪器妥善固定于急救车内严防滑落 。
呼叫|值守有我 “医”路守候|“紧急呼叫”冬奥会期间城市运行院前急救医疗保障
文章图片

接到任务后 , 车组需在2分钟内出车 , 不能耽误一分一秒 。 抵达途中需和家属积极沟通询问病情 , 并指导初步救助 。 由于急救车设备有限 , 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只能得到的体格检查、血压、血糖、心电图等数据 。 为了在院前给患者赢得更多的宝贵时间 , 医护人员必须快速判断可能病因并实施救治 , 因此对临床经验要求较高 , 需要有较强的独立决断能力 。
工作时队员们时刻处于待命状态 , 每次任务都是与时间赛跑 , 常常废寝忘食 , 能记得的只有接到命令时间、出发时间、抵达时间、运送到院时间……车组医、护、司机、担架员间默契合作 , 将患者安全送达医院 , 与分诊台交接核对无误 , 任务才算完成 , 常常是刚松一口气又接到下一个任务……
呼叫|值守有我 “医”路守候|“紧急呼叫”冬奥会期间城市运行院前急救医疗保障
文章图片

春节假期恰逢冬奥会开幕 , 北京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刻 。 队员们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 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 进入中高风险封控小区救治患者20余次 , 转运发热病人50余次 。
呼叫|值守有我 “医”路守候|“紧急呼叫”冬奥会期间城市运行院前急救医疗保障
文章图片

经过一个月的历炼 , 队员们习惯了120工作随机、病种复杂、环境多样的特点 。 熟练应对急性脑血管病、心肌梗塞、急腹症、突发昏迷等常见急症;坦然应对车祸、精神疾患、药物中毒、酗酒、自杀、坠楼及6楼无电梯老小区、火车站、胡同等各种突发任务; 克服了晕车 , 利用在车上的碎片时间处理文字工作;学会了与民警、交警密切协作 , 在担架员紧缺的时候积极参与搬抬患者;每天下班后不忘检查诊箱补齐药品 , 为明日的出车准好充分准备 。
呼叫|值守有我 “医”路守候|“紧急呼叫”冬奥会期间城市运行院前急救医疗保障
文章图片

每天面对各种未知 , 队员们夹杂着心酸和劳累 , 工作中全身心投入 , 休息时相互交流经验 , 紧密团结合作 。 作为医务工作者 , 必须快速调整心态 , 用大爱面对每一颗鲜活的生命 。
【呼叫|值守有我 “医”路守候|“紧急呼叫”冬奥会期间城市运行院前急救医疗保障】本文作者为广安门医院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刘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