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雪桦:变秸秆为“黄金”的“魔术师”( 四 )


位于刚果(金)国境东南部高原之上的卢本巴希 , 素以有色和稀有金属矿藏丰富而闻名 , 也因此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工矿城市 。 然而 , 能源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
2016年 , 巩雪桦与团队带着成熟的技术成果和设备来到了卢本巴希 , 借助农林废弃物转化而成的生物燃气发电 , 提高当地的电力供应 。 “当地人说 , 是中国人为卢本巴希带去了光明 。 ”巩雪桦说 。
在斯里兰卡 , 电力不足同样掣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 巩雪桦与当地渔业部门合作 , 通过把生物燃气变成热源利用 , 为当地的鱼产品烘干提供了解决方案 。
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 2016年夏天 , 巩雪桦和同事在刚果(金)提供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服务时 , 当地武装力量之间发生冲突 。 他们被困在山谷一个多月 , 其间只能靠饮用河水和采摘野果果腹 。
但巩雪桦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 他说 , 未来要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建设10个项目基地 。 “生物能源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在装备和技术方面的优势 , 加大与亚非‘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合作力度 , 实现互利共赢 。 ”
■采访人员观察
培厚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沃土”
在2022年度“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获奖名单中 , 河北省有7人榜上有名 。 他们中不乏农业科技创新的代表 。
来自承德丰宁的获奖者钱晓国专注于菊苣菊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 来自唐山市曹妃甸区的刘学会专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 。 而新乐市的获奖者张领分研发的太阳能双侧平移式淋灌机 , 实现了高效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 , 既提升了生产效率 , 又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人才兴 , 则农业农村兴 。 抓实抓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不断迈上新台阶 , 培养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是关键 。
他们相信农业的未来更美好 。 巩雪桦说 , 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 , 相信会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不断涌入农业领域 。
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需要解决新的问题 。 比如 , 解决保基本的粮食供给“够不够”问题 , 保多样保质量的“优不优”问题 , 突破前沿争尖端、抢占创新制高点的“有没有”问题等 , 都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支撑 。
农业呼唤更多“大国农匠” , 需要社会培厚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沃土” 。 欣慰的是 , 相关支持政策正在发力 。 比如我省出台农业技术推广奖励办法 , 对在农技推广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和项目实施奖励 , 并重点向基层一线倾斜 。 系列政策举措调动了农技人员积极性 。
着眼未来 , 专家认为 , 要努力营造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软环境 , 充分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 在“放”上下功夫 , 打破一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 , 把能放的权尽量放下去 , 增强科研院所的自主权 。 在“活”上见真章 , 优化项目管理模式、经费管理方式和考核评价机制 , 该严的严、该松的松 , 让科研人员把更多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 。 在“用”上求实效 , 围绕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需要 , 建立以用为本的人才作用发挥机制 , 重大科研项目更多采用“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择优委托 , 推行主责主业评审职称 , 确保用好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 在“优”上多用力 , 建立包容创新制度 ,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 健全农业科研诚信制度 ,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
文/河北日报采访人员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