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胁痛 。
胁痛就是胁肋部的疼痛 。 从中医来看胁痛和肝有关 。
现在西医学中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脓肿、肝血管瘤、肝寄生虫病、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中有胁痛症状的都可以归属于胁痛范畴 。
文章图片
我们来看看我国不同时期中医对胁痛的认识 。
《黄帝内经》中有说到胁痛之病责之于肝胆 。 讲到了寒、热、瘀三个致病因素 。 简单地说着凉了会胁痛 , 有热也会胁痛 , 有瘀血也会胁痛 。
《难经》中讲述了一下为什么和肝有关 。 原话是这样的:恚怒气逆 , 上而不下则伤肝 。 意思就是说生气后 , 肝气往上冲 , 不沉降 , 从而损伤肝脏 。
文章图片
从上面两本著作可以看出胁痛的致病因素有寒 , 有热 , 有瘀 , 有气逆 。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金匮》中有对胁痛的具体治疗 。 原文为:太阳病 , 十日已经去 , 脉浮细而嗜卧者 , 外已解也 。 设胸满胁痛者 , 与小柴胡汤 。 介绍了用小柴胡汤治疗胁痛的经验 。
【中医怎么认识胁痛的?医生:从古到今看看,体会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提出了胁痛的一种证型肝虚寒 。 原文为:病苦胁下坚 , 寒热 , 腹满不欲饮食 , 腹胀闷闷不乐 , 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 , 名曰肝虚寒也 。 主张温经散寒 。
到了宋元时期 , 胁痛的病机认识及治疗得到了大大的发展 。
比如朱丹溪的《脉因证治》中记载说:木火盛 , 宜以辛散之 , 以苦泻之 , 当归龙荟丸、泻青丸主之;死血 , 宜以破血为主 , 润血为佐 , 复元活血、当归导痰汤主之;痰积 , 宜以祛痰行气 , 二陈汤加南星、青皮、香附、青黛等主之 。
这边讲了三种胁痛的诊治 , 一种是肝火旺 , 一种是瘀血 , 一种是痰饮 。
文章图片
现代中医对胁痛的认识主要从气滞、血瘀、湿热、郁热、肝阴不足等几个方面来认识 。
心情不好 , 就肝气不舒 , 容易出现气滞 , 表现为胁肋胀痛;气不行 , 则血容易瘀滞 , 表现为胁肋部刺痛;饮食不节 , 肝胆湿热熏蒸 , 则表现为口苦 , 烦躁等;肝区气血不通 , 日久容易郁而化热 , 出现郁热 , 烦躁 , 心烦闷;肝主藏血 , 肝血不足 , 肝阴不足 , 容易产生虚火上炎 , 可滋阴降火 。
文章图片
这是“胁痛”的一些思路 ,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科普文章 , 不易传播 , 期待大家点赞、打赏、转发、关注 , 如有疑问 ,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 春三月养生要点知多少?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哪些人群需要做胃镜检查?多久做一次比较合适?听听医生怎么说
- 经常听说某某药物对肾有损害,是怎么损害的?损害后会怎么样?
- 人到中年,怎么生活才健康?四件事做好,现在开始并不晚
- 体检发现肺结节怎么办,会变成肺癌吗?寿命有多长?医生告诉你
- 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成常态,老龄化社会我们怎么健康养老(二)?
- 中医解决干眼症,“养血明目”是关键
- |中医马少群由商界巨贾到名医,自创“马氏温灸法”,治疑难杂症
- 中国中医科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携专家团队莅临南阳市骨科医院调研
- 脱发人士要怎么养护头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