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


林如海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 , 林如海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林如海官不小,他再清廉,财产也少不了 。
2、书里又交代,他在黛玉之前,生过一个儿子,但养到三岁就夭折了,林家人丁寥落 , 只有些堂族亲戚 , 没什么亲支嫡派的,林黛玉母亲贾敏去世后,林如海明确表示过不再续正妻,后来林如海自己又病死了,大约还剩下几个小老婆,都没给他生育过子女 。
3、那么,林如海死后的财产,归了谁呢?难道都让他的那几个小老婆分去了吗?首先要讨论的问题是,林如海的遗产,林黛玉有没有继承权?如果林黛玉是个儿子,那么,不用讨论,当然有;如果林黛玉在父亲去世前已经出嫁,那么,父母应该在她出嫁时,已经用嫁妆的形式,分配给了她应得的家产 。
4、嫁出去的闺女泼出的水,当了别人家媳妇 , 经济上就脱离了父母,跟婆家一起算另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了 。
5、但是,微妙的是,林黛玉虽然寄养在外祖母家里,却又还没有出嫁,因此,按那个时代的财产分割规则,她父亲的那些小老婆不能将她排除在外,应该分给她一部分家产,作为她今后的嫁妆 。
6、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林黛玉所分到的那部分财产,究竟在哪里呢?首先,不在她自己手里,这是我们看故事情节可以搞得很清楚的 , 林黛玉在贾府,完全是寄人篱下的状态:第四十五回,她对薛宝钗说,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 , 皆是和他们家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这就说明,虽然她跟贾母血缘上最近 , 有贾母这把大保护伞 , 待遇还是高规格的,可是,人心险恶,府里还是有些小人对她歧视;当然,这也主要是因为她这人自尊心超强,她父母双亡后,一点家产没有继承到,也就是说,从经济上看,她没有根基了 。
7、贾母,她那么疼爱黛玉——身边跟她血缘最亲近的骨肉——难道在林如海死后,她就不能过问一下她的宝贝外孙女儿应得的那份遗产吗?从书里描写上,看不出来她有所过问 。
8、因为,以那个时代的道德与行为规范而言,她不便于过问 。
9、林氏是另外一个家族,虽然是儿女亲家,但经济上各自独立 , 各有族长 , 各有经济隐私,她一个外姓人,就算辈分高,也不能随便插嘴 。
10、再说,她可能也不那么在乎 , 她的私房是相当充实的,一个宝玉,一个黛玉 , 一娶一嫁,她是乐于全包的 。
11、第五十五回王熙凤和平儿议论起家里的婚丧嫁娶 , 你还记得吧?就提到,二玉的婚事,使不着官中的钱 。
12、官中的钱 , 请你一定要注意这个概念,书里多次出现,就说明,整个荣国府 , 它有一个总账房,经济上有总预算,许多钱是要从总账房支取报销的,比如府里各个等级人口的月银,又叫月例,是按身份确定数额,定期发放的 。
13、这笔钱,都从王熙凤手里过,她每次从总账房一打趸领出来,先不往下发,私下拿到外头放高利贷,等有了利钱 , 再取回来,发到各房各处去,于是一再形成不按时、拖欠的情况,有一次连袭人都忍不住抱怨 。
14、这是书里一个贯穿性的情节,引发出许多的矛盾冲突 。
15、八十回后 , 王熙凤的这种非法取利的行为,给她带来了报应,这里不细说了 。
16、总之,一般的婚丧嫁娶,是要动用官中,就是荣国府总账房的钱的,但二玉例外,贾母自有梯己钱拿出来——而且一定不会少——用在他们的婚事上 。
17、贾母知道,林如海去世后 , 黛玉没得到财产,但是 , 她特别疼爱她 , 只要她健在,黛玉就会从官中那里得到高标准供应;而且,一旦出嫁,就连官中也不依赖,她会让她的这个外孙女儿得到很多嫁妆 。
18、林如海生病去世,是贾琏带着黛玉去扬州先探视,后留下参与丧事的 。
19、林氏宗族处理林如海遗产,贾琏肯定是介入了,他代表黛玉出面表态 , 或谦让 , 或力争,都是说得通的,黛玉自己怎好问他?贾琏回到都中荣国府 , 肯定要向贾政汇报 , 如果他说并没分到多少 , 贾政也未必深究,不管是多是少,黛玉未成年 , 又不马上出阁,贾琏就说所有分到黛玉名下的财产,动产不动产全折成银子拿回来交到了官中,以备黛玉出阁时作为嫁妆,贾政可能也就以“知道了”三个字了结此事 。
20、真实的生活里,贾政原型只不过是贾敏原型的堂兄弟罢了,他成年后才过继到贾母原型跟前,对黛玉原型的事情不可能那么关切,大面上过得去而已 。
21、那么,在黛玉所得的父亲遗产这件事情上,贾琏做手脚是非常便当的,他可以略微往总账房——也就是官中——交出一部分 , 其余的绝大部分就贪污归己了 。
22、当然,王熙凤是不会放松他的,那么一个厉害的老婆,他绕不过去,不可能逃脱王熙凤的监察 。
23、因此 , 应该是他们两口子,联手鲸吞了黛玉应得的绝大部分遗产 。
24、有人可能要说了,你这全是猜测、推理吧?从书里能找到根据吗?能找到 。
25、第七十二回,写到贾琏王熙凤夫妇对来自宫里的太监问他们借银子——所谓借,其实差不多就是白送,还回来的可能性非常之小,那些太监其实就是敲诈勒索——不胜其烦,可又只能是想方设法地应付 。
26、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先后说了一些关于钱财的话 。
27、王熙凤甚至说 , 把我们王家的地缝扫一扫,就够你们贾家过一辈子,还提到自己和王夫人从王家带了丰盛的嫁妆嫁到贾家,说了那样的丑话,弄得贾琏很难堪,于是,贾琏就说了这样的话,你记得吗,不能忘记?。苎┣劬皇撬姹隳敲匆恍? ,他是在给我们传达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 什么信息?贾琏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他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可见他发过这样的财,以前发过这样的横财,还想再来一次,但似乎那机会是再难得到了 。
28、从书里往前头捋一捋 , 他怎么会发过这么一笔横财?找不到别的线索,惟一的可能,就是他护送黛玉回扬州,先说是去探视生病的林如海 , 去了,林如海就死了,成了奔丧 。
29、那么上面我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林如海遗产一定不少,又没有续娶正室,又没有别的子女,剩下的那几个小老婆,身份都不如黛玉这个未出阁的亲闺女,竞争力有限得很 , 再加上贾琏以黛玉的代理人身份拼命力争,黛玉名下获得三二百万银子甚至更多的财产,是完全可能的 。
30、在有的古本上,三二百万写做三二万,可能是抄书的人觉得三二百万这个数字未免太多,就给改了,但缩水一百倍,似乎又显得过少 。
31、不管怎么说,贾琏发过一笔横财 , 曹雪芹在这里写下一笔,肯定是有用意的 。
32、后来读书的人推敲出,那就是他贪污的林如海家分给黛玉的遗产,这个判断,应该是八九不离十 。
33、但是,不管那笔遗产的具体数目是多少,林黛玉自己,一点也没有得到 , 成了一个荣国府里的寄食者,一个没有经济根基的闺女 。
34、虽然人们表面上不敢跟她流露出什么,但是黛玉心里清楚,她还是会因为这一点遭人歧视的 。
35、特别是,她到荣国府没多久,就来了个薛宝钗,脖子上每天总戴着个金锁,又从薛姨妈和王夫人那里放出风来,说宝钗命中要嫁给有玉的公子 , 那不是指贾宝玉是哪个?“金玉姻缘”之说,甚嚣尘上,给林黛玉带来深重的精神压力 。
36、当然,薛家那时候也开始衰落了,薛宝钗没有了父亲,哥哥又是那么一个颟顸的家伙,但是,毕竟还能从皇家那里支取到大笔的银子,继续为宫廷当采办,自己家也还有别的买卖——例如,鼓楼当铺恒舒号,就是他们家的——从所谓经济根基上说,薛宝钗还算得是个富家的女子,这一点,林黛玉是没办法跟她比的 。
37、在黛、钗合一之后,两个人说知心话 , 双方都承认,她们在经济状况上,存在非同小可的差距 。
38、因此,钗就在经济上支援黛,送燕窝洋糖什么的,黛也就接受这份经济馈赠 。
【林如海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