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肾血流量不足,如何补充“水分”?2点建议

肾脏是血流量非常充足的器官 , 每天要完成过滤全身血液的艰巨任务 。 过滤过程中肾性细胞肾小球发挥着重要作用 。 血液先流经肾小球 , 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 90%的水分从血管里渗出 , 同时携带走多余盐分、肌酐、尿酸等废物 。 而这些“废物”经肾小管时还需进行“二次过滤” , 进行重吸收的工作 。 通常会有70%的水分重吸收送回血液中 , 而废物则继续随尿液排出到体外 。
当肾脏发生炎症反应后 , 肾小球、肾小管等肾脏组织遭到破坏 , 尤其肾小球受损 , 甚至纤维化、硬化 , 肾小球减少 , 整体肾脏滤过功能下降 , 血液滤过循环减慢 , 调节体内水分作用失衡 , “废物”排出不及时 , 则会引发水肿、血压高、肌酐高等症状发生 。
症状|肾血流量不足,如何补充“水分”?2点建议
文章图片

为缓解水肿等情况 , 肾功能不全患者 , 该如何控制每天摄入的水量?
合理地控制每日的摄水量 , 对改善体内的水分 , 还有缓解水肿等问题能起到重要作用 , 同时也一定程度减轻肾脏的代谢负担 。
每天喝多少水合适?有两个判断标准:
一不论是否存在水肿的症状 , 口渴都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 建议喝水时少量多次喝 , 保证摄入量相对均衡 。 二根据媒体尿量的多少来决定当天摄水量 。 尤其是有水肿、少尿情况的患者 , 无法及时排出体内的多余的水分 , 摄入量就要有所限制 。 一般摄入量为前一天尿量+500ml水为准 , 比如前天尿量达到500ml , 当天摄入量1000ml较适宜 。 如果虽然有水肿的情况 , 但尿量不低于1000ml , 一般不需要特别限制摄入量 。 正常情况每天摄水量在1500ml-2000ml就可以 。
症状|肾血流量不足,如何补充“水分”?2点建议
文章图片

具体到病理类型 , 又如何控制好摄入量?
肾病综合征类患者的典型症状即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 。 大量蛋白尿的漏出是肾小球受损的“杰作” , 同时持续漏蛋白又会加速肾小球的损害 。 此外 , 蛋白质中血红白蛋白的丢失 , 是引发水肿、血脂高、低蛋白血症的主要“祸首” 。
降低蛋白尿是缓解水肿的主要策略 。 可以通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抑制炎症反应 , 从而减轻蛋白尿 , 使体内多余的水分得到吸收 , 再配合利尿剂的治疗 , 一般水肿都能得到有效改善 。 同时再继续配合水分的摄入量 , 水肿等症状大多都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
症状|肾血流量不足,如何补充“水分”?2点建议
文章图片

二、继发性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
糖尿病患者初期典型症状是微量白蛋白尿 , 也会出现不同程度水肿的症状 , 同时高血糖也会造成口渴的情况 , 如果不注意就会导致摄入数量过多 。 对于糖友来说 , 每天少量多次喝水 , 能缓解口渴的情况 , 还有助于避免水肿的加重 。
狼疮性肾炎早期症状主要有血尿、蛋白尿等尿液异常的情况 , 且常伴有明显双下肢水肿 。 稳定病情症状 , 患者一方面要重视体重的控制 , 另一方面抑制炎症活动 , 维持蛋白尿水平稳定 , 以防止加重水肿 。 保持这两项指标稳定 , 一般每天正常饮食就可以 。
症状|肾血流量不足,如何补充“水分”?2点建议
文章图片

三、尿毒症维持性透析
肾病发展到尿毒症阶段 , 大量肾脏细胞发生硬化 , 最终坏死 , 肾功能衰退严重 , 肾小球滤过率一般低于15 , 多数患者基本存在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 。 如果同时存在严重并发症 , 则要采取透析的方式 , 将体内多余的体液及“毒素”置换出来 。 给仅剩的肾小球及肾脏细胞一丝生存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