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角膜炎?角膜炎病因、角膜炎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角膜炎
角膜炎是常见的角膜疾病 。多由外来各种致病菌感染所致 。也可因结膜、巩膜病变蔓延而来,如结膜炎时可伴有角膜缘浸润,巩膜炎时伴硬化性角膜炎 。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结核、梅毒等也可以局部免疫基础上形成过敏性反应(泡性角膜炎、角膜基质炎等) 。
二、角膜炎病因:
1、外因
外因所致的角膜感染大多要具备两个条件:
a.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脱落,

b.同时合并感染 。只有在这两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容易发生感染性角膜溃疡 。
2、内因
指来自全身的内因性疾患 。
角膜没有血管,所以急性传染病不易侵及角膜 。可是角膜组织却参予全身的免疫反应,尽管其免疫反应的程度较其他组织的为低,但是正因为它没有血管,新陈代谢较为迟缓,才使这种免疫反应变化持续经久,角膜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以致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性疾患,如泡性角膜炎等 。
3、邻近组织蔓延
由于胚胎学上的同源关系以及解剖学上的连续性,蔓延到角膜上皮层的疾患多来自结膜,如严重的结膜炎多合并浅层角膜炎 。
三、角膜炎症状
按临床表现分点状、线状、盘状、钱状、树枝状、地图片状 。
1、盘状角膜炎:病变位于基质层圆形灰白色直径在4mm以上,但仍保留一圈未被侵犯,边缘清楚 。
2、点状角膜炎:在角膜上皮层,出现针头大小的浸润,很快破溃,荧光素可以着色者,多见于病毒感染 。
3、线状角膜炎:角膜上皮或上皮下的点状浸润融合扩大成线条状者,或位于角膜后壁的深层条纹状浑浊者 。
4、钱状角膜炎:系由多种病毒所致的大小、多少、深浅不一的小圆盘状浸润,形似钱币的角膜炎,在我国多为8型腺病毒感染 。
5、树枝状角膜炎、地图状角膜炎:均系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角膜细胞浸润、坏死脱落,以致形成不同形状和深度的溃疡和混浊 。
四、角膜炎的治疗方法
1、热敷:使眼部血管扩张,解除壅滞,同时促进血流,增强抵抗力和营养,使溃疡得到迅速的恢复 。
2、冲洗如果分泌物较多,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每日冲洗结膜囊3次或更多次数,以便将分泌物、坏死组织、细菌和细菌产生的毒素冲洗出去 。这样,不但减少感染扩大的因素,同时也可保证局部上药的浓度不至减低 。
3、散瞳:
a、阿托品为主要而且是常用的药物,浓度为0.25~2%溶液或软膏,每日滴、涂1~2次(滴药后注意压住泪囊,以免溶液被粘膜过分吸收,引起中毒) 。
b、对单纯性角膜溃疡或刺激症状不显著者可以不用,对刺激症状显著和势将穿孔的溃疡必须使用 。这种药对于治疗角膜溃疡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使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得到休息,另方面可防治虹膜睫状体炎及其所引起的后果 。再者,由于眼内肌痉挛解除,因而也有减轻和止痛作用 。
4、制菌剂:
a、磺胺类化学制剂如10~30%磺胺醋酰钠和4%磺胺异恶唑眼药水 。
b、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感染,每日局部滴用4至6次0.1%利福平眼药水或0.5%红霉素或0.5%杆菌肽眼药水即足以控制 。有些广谱抗菌素如0.5%金霉素、0.25%氯霉素和0.5%四环素(0.5%),其抗菌作用更为有效 。
c、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可选用1~5%链霉素、0.3~0.5%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2万单位/毫升)、0.25~0.5%新霉素、0.5%卡那霉素等 。
d、对于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尚未知晓而病情较为严重的溃疡,开始时可同时试用多种广谱抗菌素,轮流交替地每数分钟或1刻钟滴1次,继则酌情递减 。此外亦可采用结膜下注射的给药途径,每日1次,并连续注射数日,直到溃疡症状消退为止 。有些药物结膜下注射后,有时发生结膜坏死,应予以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