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大湾区国际放射治疗会议暨第一届和祐粒子放射治疗高峰论坛( 四 )


第一届大湾区国际放射治疗会议暨第一届和祐粒子放射治疗高峰论坛
文章图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针对《如何做好临床研究?》展开精彩分享 。 美国0099临床试验证实 , 放疗联合同期+辅助化疗(顺铂+氟尿嘧啶)可显著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三年生存 。 第二项全国12家医院前瞻性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证实了“放疗前”为合适的化疗时机 。 第三项全国12家医院前瞻性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提出“吉西他滨+顺铂”可能是合适的化疗药物 , “高危患者放疗前行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成为全球中晚期鼻咽癌标准方案 。 第四项全国14家医院前瞻性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提出“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方案高效、安全可靠 , 证实了放疗后使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高效低毒新模式 。
第一届大湾区国际放射治疗会议暨第一届和祐粒子放射治疗高峰论坛
文章图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麦海强教授和江西省肿瘤医院李金高教授进行本环节的专家讨论 。
第四环节
第一届大湾区国际放射治疗会议暨第一届和祐粒子放射治疗高峰论坛
文章图片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卢冰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邱杰教授担任主持 , 四川省肿瘤医院郎锦义教授分享了《AI与数字化驱动的展望》有关内容 。 21世纪现代医学的进化 , 数据驱动时代已到来 , 计算机科学挚首 。 基于混合云的网络和支架支持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多种网络部署方式 , 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 放射治疗注定多维度物理生物影像定量和计算具有巨大的开发的潜力 , 肿瘤学、工信理化工程、更多领域整合更加突显创新、跨界特征、影响现代医学 。 针对复杂的肿瘤 , 计算模型预测工具指导个体化治疗;加深肿瘤生物学和治疗效果的理解;有用的预测模型建立要求数据收集的准确性(需要量化) , 并对数据中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价和记录 。 跨学科相互学习是双向努力 , 面临共同的挑战 , 在过程中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 。
第一届大湾区国际放射治疗会议暨第一届和祐粒子放射治疗高峰论坛
文章图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俊杰教授分享了《射波刀治疗肿瘤的关键技术》 。 射波刀是全球第一及唯一一套以非侵入方式治疗全身各部位肿瘤的自动化放射外科系统 。 它为患有手术无法或较难切除肿瘤的患者 , 或者正在寻求除手术以外的其他选择的患者提供一个无痛、非手术的治疗选择 。 射波刀机器人放射外科手术系统是一项可替代手术 , 抗癌管家-康爱管家 , 我们一起抗癌 , 治愈癌症不是梦 。 可对全身任何部位的恶性与非恶性肿瘤进行非侵入性治疗 。 目前射波刀仍存在治疗时间过长、不符合放射外科理念 , 二维时适追踪、精度需要提高 , 使用机器人治疗床、解决最后1公里的精度等四个技术层面的问题 。 射波刀是整个放疗技术体系中最简单的技术 , 设备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能给百姓解决问题的设备和技术就是好设备和好技术 。
第一届大湾区国际放射治疗会议暨第一届和祐粒子放射治疗高峰论坛
文章图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光教授和国家核产业研究院顾龙教授进行本环节的专家讨论 。
第五环节
第一届大湾区国际放射治疗会议暨第一届和祐粒子放射治疗高峰论坛
文章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伍钢教授和福建省肿瘤医院陈传本教授教授担任主持 , 重庆市肿瘤医院王颖教授详细介绍了《粒子放射治疗的趋势和进展》 。 目前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了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 , 放射性粒子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生物学效应与外放疗导致的生物学效应不同 , 放射性粒子为近距离照射 , 应有其自身的学科体系 , 不能完全照搬外放疗体系 。 探讨放射性粒子杀伤肿瘤的机制 , 是奠定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 , 也将为临床摸索剂量提供理论依据 。 粒子治疗设备、技术仍在不断演变 , 剂量学优势正在不断地被临床证实 , 细胞损伤生物学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 新粒子成员加入持续拓展放疗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