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表|前方甜度超标!你吃的糖到底是什么糖?

“吃”是中国人逢年过节的“重头戏” , 也是中国人骨子里颇有讲究的仪式 。 市面上满足“口腹之欲”的产品琳琅满目 , 而物质生活的富足使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饱腹感” , 更开始追求食品的质量 , 货架上摆满的“低油”“零卡”“零糖”食品越发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 但是 , 你真的读懂了食品配料表吗?短短几行字背后 , 有多少和你的健康息息相关的营养信息?新年伊始 , 央视网联合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 为您讲讲配料表里那些事儿 。 本期节目 , 我们邀请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薛勇 , 详解不同种类“糖”背后的秘密 。
1.“无糖”产品就一定没有糖吗?
薛勇:我们在看配料表的时候 , 有些标明“无糖”的食品它并不一定没有添加碳水化合物 , 它所谓的无糖指的是没有蔗糖 、麦芽糖 、果糖和葡萄糖等这些有甜味的糖 , 但是它会添加一些吃上去不甜 , 但仍然是碳水化合物 , 仍然可以提供能量 。 所以我们在看配料表的时候 , 不仅要关注它是否无糖 , 还要着重看一下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到底是多少 。
很多所谓低糖或是无糖的奶茶 , 实际上它基底料里面本身就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 还有糖类的物质 , 所以它的能量是比较高的 。 此外 , 奶茶里面脂肪的含量也高 , 我们之所以觉得它好喝 ,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脂类物质增添了它的风味 。
2.“零糖”产品为什么会有甜味?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吗?
薛勇:我知道现在市面上很多宣称“零糖”“零卡”的饮料或者奶茶主打的就是这种概念 , 但实际上它是用“代糖”来提供甜味 , 但它本身是不产生能量的 。
有研究表明 , 有些代糖 , 比如阿斯巴甜会影响肠道微生物 , 进而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增加 , 这是当前已知的一个比较明确的负面效应 。 目前普遍认为这种甜味剂通过短暂地欺骗大脑 , 会影响其对血糖的调控机制——当大脑接收了调节的信号却发现血糖没有上升——等到你真正摄入糖后 , 反而会增加血糖的上升幅度 , 这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
针对大量人群的流调数据已经表明 , 无论是添加天然甜味剂的饮料 , 还是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饮料 , 都会增加患糖尿病还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甚至也有死亡的风险 。
3.日常生活中摄入的糖对身体有危害吗?我们应该如何科学摄入糖分?
薛勇:最新的营养学研究表明 , 果糖对人体的危害是全方位的 , 它不仅会对我们的脂肪组织有一定损伤 , 还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
比较常见的部分水果 , 还有蜂蜜里面的果糖含量都比较高 。 虽然果糖对人体有不好的影响 , 但水果里面含的膳食纤维 , 还有一些多酚类的物质 , 包括维生素C等 , 可能有助于帮助你控制血糖 , 所以要适量摄入 。
营养学中讲究“适量” , 在适量的情况下它会给我们提供能量 。 比如这种糖分很容易吸收 , 在运动状态下急需能量时 , 它可以迅速为我们补充能量 。 但是当你营养过剩的时候 , 尤其是糖代谢异常的人 , 如果再持续摄入 , 那就很容易升高血糖 , 从而产生一些不良的健康效应 。
其实正常吃水果的好处要远大于危害 , 关键问题就是我们到底应该摄入什么类型的糖?这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营养学问题 , 就是现在谷物加工非常精细 , 很好消化 , 导致我们吃了之后很容易就会升高血糖 。
那么怎么来改变这种现状?营养学界推荐大家适量摄入全谷物食物 , 它保留了更多的纤维、多酚类的活性物质 , 相对于精致谷物 , 可能更有助于帮助我们控制血糖 , 甚至预防和治疗一部分由血糖引起的相关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