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标准不再是140/90?新指南发布后引争议

“医生 , 救救我奶奶!”
回想起上周发生的事 , 77岁的王奶奶仍然心有余悸 。 当天上午 , 她在跟家人聊天时突然吐字不清 , 词不达意 , 没过一会竟直接晕倒 。 家人紧急将她送往医院 , 后经检查确认是老人颅内出血 , 系动脉瘤破裂所致 。
此时 , 王奶奶已经四肢难以动弹 , 意识不清 。
神经外科李医生询问老人的疾病史 , 家人称老人患有“三高” , 但生活仍可自理 , 昨天才检查过血压为136/87mmHg , 并不高 。
高血压的标准不再是140/90?新指南发布后引争议
文章图片
医生当即明白 , 并和家属解释 , 虽然136/87mmHg没有超出以往的“降压标准线” , 但其数值仍然较高 。 再加上老人合并有其他心血管疾病 , 可能会造成老人大脑内形成动脉瘤 , 近期天气骤冷变化 , 有概率让原本弹性就差的血管发生破裂出血 。
根据国人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来看 , 140/90mmHg的高血压标准 , 可能不适用了 。
一、重磅消息:最新高血压标准修改
2022年11月 , 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2》正式发布 , 对比过往的指南 , 新指南进行多方面的调整 , 包括下述4点 。
1、高血压定义
成年人的高血压诊断线由原来的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140/90mmHg) , 前移至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130/80mmHg) 。
2、高血压分级
按照血压的水平 , 成人高血压患者分为1级和2级 。 1级的血压范围为130~139/80~89mmHg , 2级的血压范围为≥140/90mmHg 。
3、降压目标
绝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 其余如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卒中等患者 , 降压目标应视情况调整 。
高血压的标准不再是140/90?新指南发布后引争议
文章图片
4、治疗时机
首先 , 更早启动药物治疗 。
对于血压高于140/90mmHg的患者 , 建议立即启动药物治疗措施;对于血压高于130/80mmHg并伴有合并症、器官损害或有三种以上危险因素时 , 建议启动药物治疗措施 。
其次 , 更早启动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
对于血压≥140/90mmHg的患者 , 建议在初始治疗时即启动联合用药治疗 。
整体来看 , 新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治「关口前移 , 早期干预」 , 但这次修订也引起许多争议 , 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医学界 。 11月16日卫健委回应称 , 目前国内成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尚未修改 。
二、高血压是“沉默的杀手”
《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21》中指出 ,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 , 已成为国民首位死亡原因 , 如何预防心血管病乃重中之重 。
初步估算 , 在我国3.3亿庞大心血管病患者中 , 高血压患者就达到2.45亿 。 高血压一旦发生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并发症 , 或可致残 , 病患丧失劳动力 , 长期治疗成为负担;或可致死 , 因高血压并发症而离世的人数不胜数 。
高血压的标准不再是140/90?新指南发布后引争议
文章图片
如今 , 高血压愈发年轻化 ,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的血压都控制不好呢?
第一 , 降压药物使用不当
确诊高血压后 , 有一部分患者不能正确使用降压药 , 或担心药物副作用而自行减药、停药 , 或想快速降压而私自增加药量 , 服药依从性差 。 这些不系统的用药治疗方式 , 势必会导致血压波动过大 , 各种心血管意外也更容易发生 。
第二 , 忽视非药物的治疗
光靠降压药就能稳定血压?实际上 , 高血压的治疗“一半靠药物 , 一半靠生活方式” 。 若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 降压药物也是疗效甚微的 , 只有健康生活和服药同步进行 , 才能将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