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达60%!预防胃癌,5种情况必须杀菌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达60%!预防胃癌,5种情况必须杀菌治疗。

文章图片

幽门螺旋杆菌|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达60%!预防胃癌,5种情况必须杀菌治疗。

文章图片



毫无疑问 , 我国称为胃癌大国一点不过分 , 其发病率位居全球之首 。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公布的《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的报告 , 中国胃癌的发病和死亡例数占据全球将近一半 。
作为导致胃癌的重要诱因之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 由于其可以通过口口传播 , 并且感染非常普遍(我国的感染率达到了60%左右) 。 因此 ,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

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与人类的关系 , 最早可以溯源到5300年前 。
1991年 , 一个铜器时代的人类木乃伊在冰川中被偶然发现 , 这个木乃伊的胃里竟然出现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证据!
应该说 , 人类认识幽门螺杆菌的历史是曲折而漫长的 。 在早期 , 人们始终认为在胃液的强酸环境下 , 细菌是无法生存的 , 及胃内应该是无菌环境 。
但在1875年 , 一位德国解剖学家意外发现:胃粘膜有螺旋样细菌的存在 。 在这之后的100年里 , 多位科学家也发现了这种螺旋样的细菌 , 但这些发现都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擦肩而过 。
1982年 , 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终于在实验室里成功分离、培养出了胃幽门螺旋杆菌 , 并首次提出胃炎与胃幽门螺旋杆菌的因果关系 。 这种研究与主流思维大相径庭 , 受到了医学界的质疑 。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 , 其中一位科学家不惜用自身进行实验 , 亲自喝下了一杯含大量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液 。 几天后 , 他出现了急性胃炎的症状 。
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 , 这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的发现终于得到主流医学承认 , 并于200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

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关于幽门螺旋杆菌 , 人们往往在幼年时期就受到感染 。
临床资料发现 , 5岁以下感染者达到50% 。 这种感染会引起慢性胃炎 , 并进而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 , 严重者会发展为胃癌 。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 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寄生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
对于胃癌与胃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已于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人类胃癌第I类(肯定的)致癌原 。
应该说 ,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的过程 。
多项大规模人群干预及随访的研究证实 , 幽门螺杆菌的去除可以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30-40% , 并且能够促进胃黏膜病变的逆转 。
退一步说 , 即使对那些已经罹患胃癌或胃腺瘤的患者 , 根除胃幽门螺杆菌依然可以降低50%的异时性胃癌发生率(发病间隔超过6个月的第二原发胃癌) 。
不过必须指出 ,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胃癌 。
临床研究显示 ,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癌的机率仅仅为万分之五 。 换句话说 ,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加大 , 但真正发生胃癌者毕竟是少数 。

需要杀菌治疗的情况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 , 所有的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者都需要做彻底的清理吗?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 , 必须看到 , 幽门螺旋杆菌的杀菌过程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 在再次感染之后反而更加难以杀灭 。
此外 , 彻底杀灭螺旋杆菌可能增加哮喘、胃食道反流、过敏性鼻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 杀还是不杀 , 必须统筹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