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年人试试非药物疗法( 二 )


刘洪山相信 , 宠物对老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 。 “小猫主动来亲近老人时 , 会给老人带来心理上的抚慰 , 同时也能缓解老人内心的焦虑和孤独 。 ”他谈到 , 老人每天看着两个小家伙跑来跑去 , 听着它们的叫声 , 抚摸着它们 , 这些多感官刺激都会对他们有帮助 。
现如今 , 两只小猫早已把公寓当成了自己的家 。 “像两个孩子一样 , 经常撒娇卖萌 。 ”刘洪山笑着说 , “它们在这里已收获了一二十位忠实粉丝 , 爷爷奶奶们每天都会来找它们玩 , 公寓里多了不少欢声笑语 。 ”
怀旧疗法
绘画电影布场景
照片物件找回忆
“除了养老机构以外 , 还有很多认知症老人是在家庭和社区里 。 ”北京市东城区耆乐融长者关爱中心主任卞学忠曾经在一个街道开展认知症友好社区试点项目 , 通过专业量表对社区内的认知症高风险人群做筛查 , 为老人提供干预性服务 。
“我们还给社区的工作人员做认知症的知识普及 , 让他们学会怎样识别并正确对待认知症老人 , 帮助认知症老人和家庭更好地在社区生活 。 ”卞学忠提到 , 很多老人的子女对认知症的了解十分有限 。 “对于高风险人群和早期认知症老人来说 , 早预防、早筛查、早干预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程发展 。 ”
在卞学忠看来 , 认知症老人往往短期记忆不好 , 但长期记忆还有所存留 。 “我们可以用一些怀旧疗法 , 比如用连环画、电影等方式提供一些熟悉的场景 , 唤醒他们大脑深处尘封已久的记忆 。 ”这些年来 , 耆乐融长者关爱中心先后尝试过“人生相册”“绘本人生”“故事卷”和“戏剧人生”等项目 , 实现了从生活实物到平面创作 , 从立体场景到即兴演出的闭环 , “这些项目的参与者主要还是活力老人 , 但同样会对认知症老人有帮助 。 ”
卞学忠建议 , 认知症老人的家属可以在家里为老人布置一些怀旧场景 , 陪老人整理一些老照片、老物件 , 做成人生相册或家庭档案 , 鼓励老人用绘画、手工、写回忆录等方式进行表达 。 “不管用何种疗法 , 都要以老人为中心 , 而不是过于强调‘疗法’ 。 ”
坚持实践
多种疗法整合用
在家也能做起来
“认知症的成因是神经退行性病变 , 在现有药物有效性尚待考究的情况下 , 学者们尝试通过非药物干预来延缓或控制认知症的发展进程 。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上海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专委会委员陈虹霖谈到 , 目前实践较为广泛的有音乐疗法、触摸疗法、怀旧疗法、园艺疗法、色彩疗法等 。 这些疗法本质上都是通过干预神经的退化 , 让认知功能有更好的保持 。 从五感进行多角度刺激或训练 , 尽可能让神经功能保持兴奋活跃状态 。
“我们很难说某一种疗法对某一种症状或者行为一定有效果 , 而证据说明多维的干预效果会比单一的干预要更好一些 , 因此建议把多种非药物疗法整合起来 。 ”陈虹霖举例称 , 宠物疗法可以起到情绪舒缓的作用 , 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需求 , 找到一个可以诉说或沟通的对象 , 还可以促进老人之间的社会交往 , 增加他们的社会支持 。
“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手指操 , 也是有着理论支撑的 。 手指神经与大脑联系紧密 , 多动手指甚至可能刺激胶质细胞的再生 , 加强大脑皮层功能 , 从而延缓脑功能衰退的进程 。 ”在陈虹霖看来 , 理解非药物疗法的原理和机制以后 , 还需要在实践中坚持 。 “我们正在尝试搭建这样的平台 , 通过打卡等方式提醒大家做一些练习 。 在家里没有专业人士指导 , 效果可能会打一些折扣 , 但做积极的努力总是有好处的 。 像园艺疗法、宠物疗法这些 , 操作门槛并不算太高 , 或多或少都能给老人带来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