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文章图片
希望更多的人真正了解抑郁症 。 视觉中国供图
文章图片
《诉说忧伤:抑郁症的社会学分析》【美】戴维·A.卡普著幸君珺萧易忻译上海教育出版社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坏心情” , 距离我们也并不遥远 。 社会快速发展 , 生活压力与日俱增 , 让抑郁症的发生愈来愈普遍 。
为了让人们真正地了解抑郁症 , 美国学者戴维·A.卡普以自身经历和社会学研究方法 , 通过对50名抑郁者的亲密访谈 , 淋漓尽致地展现他们的抑郁经历、想法和感受 , 完成了《诉说忧伤:抑郁症的社会学分析》(以下简称《诉说忧伤》)一书 , 为揭示抑郁症复杂的形成过程提供了独特的社会学视角 。
对于抑郁的真实感觉 , 在一场《诉说忧伤》的分享会上 ,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副教授萧易忻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医生姚灏 , 分别从社会学和临床医学的视角讲述了他们亲历的故事 。
一种同理与发声
主持人:在现代社会中 , 抑郁症已然成为“隐形杀手” , 抑郁这一名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 对个体来说 , 抑郁症不仅会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体验 , 抑郁症患者也常常会被误解、被排斥 。 所以 , 《诉说忧伤》的出版正逢其时 , 数百万长期深受抑郁折磨的人在书中找到了共鸣 。 首先有请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副教授萧易忻和我们分享 。
萧易忻:我是《诉说忧伤》的译者之一 , 过去也做过一些抑郁症的社会学分析 。 《诉说忧伤》的作者戴维·A.卡普本身是社会学教授 , 他也经历了一个长期抑郁发作的过程 。 他发觉很多著作谈抑郁症 , 却缺乏患者的声音 , 所以他就站在一个同理的立场 , 利用自己自身的经验 , 用社会学符号互动论的观点来解释抑郁症患者的心灵世界 。
在分析这本书之前 , 我们先要了解抑郁症在医学上到底意味着什么 , 其主要表现为:持续且长期的情绪低落;对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提不起兴致 , 包含以往的兴趣;活动力会低落 , 每天都觉得疲累 , 加上日常性的睡眠障碍;精神动作变得迟缓 , 或者会过于激动;没有自我价值感 , 以及过度自卑、自责 , 有罪恶感;经常犹豫不定 , 难以专注且思考能力降低;甚至会想到死亡 , 萌生自杀的念头 。
但是 , 社会科学谈这件事情的时候 , 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 。 我们来看《诉说忧伤》这本书 , 从叙论到第五章多在谈患者的主观感受 , 描述了抑郁症患者怎么看待不同的他者 。 这些他者包括精神医疗的体系、患者服药的经历、患者和药物互动的过程、患者怎么去看待医生护士以及怎么去面对亲友 , 以及这个过程里自我认同的变化 。
本书的第六章 , 作者站在家人和朋友的立场去看抑郁症患者 , 涉及在面对抑郁症患者这个他者的时候 , 人们产生的自我的意义诠释 。 第七章放大到社会结构的层面在看抑郁症问题 , 它的题目叫作《疾病、自我与社会》 , 想要探索在美国社会里 , 到底抑郁症和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 至于后记 , 我认为是诠释主义跟所谓灵性的一种对话跟共鸣 , 作者也试图通过呼吁 , 表达抑郁症患者这个社群的愿景 , 让社会重新联结 。 作者的目的是要对患者产生一种同理与发声 , 其实比较接近诠释主义的立场 , 进一步理解患者 。
作者也对既有的抑郁症研究进行了批判 , 他说几乎所有的抑郁症研究都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 我们听到一大群心理健康专家 , 包括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治疗师的声音 , 但是没有抑郁症患者的声音 。 我们听不到患抑郁症是什么感觉 , 拿到正式诊断意味着什么 , 他们对治疗专家有什么看法 , 我们也不知道患者服用精神药物的意义 , 他们自我评估病情时是否接受疾病的隐喻 , 他们如何建立应对机制 , 如何理解抑郁症对他们亲密关系的影响 , 抑郁症如何影响他们的职业规划以及职业抱负等 。
- 中医抗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十二生肖对你无动于衷,是他们玩得很卖力,还是真的不感兴趣?
- 养护果子成熟的金弹子,做好“3少1多”,红果果能挂150天以上
- 把癌细胞注射进健康人体内,会不会得癌症?科学家做了大胆的实验
- 不爱对方就直接表白星座,不会浪费彼此的时间
- 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多久测一次,正常值是多少
- 脐带根部的护理方法,你还在单纯的点一点?那就大错特错了
- 选择轻易分手,认为离婚是小事的星座,拜托,你在吗?
- 终极斗罗:唐轩宇主动找叶灵瞳聊天,大家的目光都非常诧异
- 金庸小说最幸福的小配角,逼输天下第一,迎娶江湖第一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