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为什么要吃乌米饭


立夏有吃乌米饭的习俗,在江南一带很流行,那么立夏为什么要吃乌米饭呢?立夏吃乌米饭有很多传说,小编为您介绍立夏为什么要吃乌米饭,你不妨来看看由来 。
立夏为什么要吃乌米饭?
立夏到来,有一个习俗是吃乌米饭 。乌米饭不仅口感清香,而且还能益精气、强筋骨、明目乌发、健脾益肾,久服有轻身延年的功效 。那么立夏为什么要吃乌米饭呢?
乌米饭实际上就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用一种名叫“乌饭叶”的野生灌木叶子,经过清洗搓叶、沥汁,然后按照乌叶汁的比例称好糯米进行浸泡,经过一天一夜的浸泡,雪白的糯米变成“乌黑”糯米,然后沥干乌叶汁,上笼蒸熟即可 。
乌米饭分白砂糖和细沙包制的甜味,还有豌豆和咸肉包制的咸味两种 。味道鲜美,糯而不腻 。民间有立夏日吃乌米饭,可以祛风解毒,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可以避免蚊虫叮咬之说 。
据说,乌米饭最早出现于唐代,那时叫“青精饭”,是道家求长生不死的食品 。杜甫《赠李白》诗曰:“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清朝诗人屈大均也有“社日家家南烛饭,青精遗法在苏罗 。”苏罗指苏浮山 。乾隆年间《本草纲目拾遗》载有“王圣俞云:乌饭草乃南烛,今山人寒食挑入市,卖与人家染乌饭者是也 。”
【立夏为什么要吃乌米饭】关于乌米饭的来历,各地也有许多传说 。流传最多的就是战国时期孙膑的故事 。战国时期,孙膑被迫害关在猪舍,老狱卒用乌树叶煮出乌黑的糯米饭,再捏成猪粪样的饭团,偷送给孙膑吃 。孙膑不仅靠这个方法活了下来,身体还很健康,最终逃出监狱 。孙膑第一次吃乌米饭就是在立夏那天 。
立夏吃乌米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目莲的母亲在十八层地狱饿鬼道受苦受难,目莲修行得道后,费尽周折,求得恩准,去地狱看望母亲,但每次备了饭菜都被沿途的饿鬼狱卒抢吃一空 。目莲为了让挨饿的母亲吃上饱饭,百思不得其法,为此,经常在山上徘徊 。
有一天(其时为农历四月初八),目莲在无奈、烦躁之中,不经意地在山上随手摘下身边矮树上的叶子,放入嘴中无聊地咀嚼,发现这种树叶香润可口,叶汁乌黑 。目莲心想,如果用这种树叶汁浸米,烧成乌黑的米饭给母亲送去,就不会遭狱卒抢吃 。于是目莲就将采摘的树叶拿回家捣碎,用叶汁浸米,蒸煮成乌饭后,再给母亲送去 。果然,饿鬼狱卒们不再争抢,而目莲的母亲总算吃上了饱饭 。目莲也最终救母脱离饿鬼道 。
另一说法是宋将杨文广被奸臣陷害入狱,他姑婆杨八姐送饭,常常被狱卒扣下吃了,于是杨八姐想出办法,用乌饭叶做饭送去,狱卒看到这种乌黑的食物就不敢吃了 。
其实乌米饭的风俗由来已久,古时叫做“青经饭”,并且不只限于杭州,在浙江其他地方、江苏和江西也有立夏吃乌米饭的风俗 。可以根据喜好,在饭里加上些红枣和核桃,红枣补肾补脑,核桃健脾补血 。
立夏乌米饭的做法
乌饭的做法很简单,医药学家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载称:“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 。”南烛树就是我们称的“乌饭草” 。把乌饭草放在石臼里捣碎,然后浸水成汁,再用糯米放在汁水中浸泡,再取其浸泡而成的乌米进行蒸煮,就是乌饭了 。
简单的做法是:去菜场买来乌树的叶子,回家洗干净放水里,用双手揉搓,汁浆就会慢慢渗出,然后就可以把糯米泡在乌树叶的水里,一两个小时后,糯米浸得颜色发黑,就可以蒸煮 。一般,1斤叶子可以浸3到4斤糯米 。起锅后饭上还可以放些糖桂花、瓜子仁,这样吃起来就更加美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