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话小儿丨宝宝药物外治法,您了解多少?

中医话小儿丨宝宝药物外治法,您了解多少?
文章图片
药物外治法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药物置于小儿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以发挥治疗作用的方法 。
一、药物外治法的优点
小儿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 , 特别是婴幼儿 , 给药尤为困难 。 而小儿肌肤柔嫩 , 脏气清灵 , 外治之法 , 作用迅速 , 可直达病所 , 能在无损伤的治疗中取得疗效 , 而且使用安全、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 适应证广 , 易于推广 , 是对药物内治法的重要补充 。 外治诸法 , 其理与内治诸法相通 , 外治法通常按经络腧穴选择施治部位 , 亦需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选用 。
二、药物外治法的种类
儿科临床常用外治法 , 主要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敷、贴、熏、洗、吹、点、灌、嗅等 。 这些方法 , 药简效捷 , 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
1.熏洗法:是利用中药药液及蒸气熏洗人体外表的一种治法 , 它借热力将药物作用于局部 , 促进气血畅达、腠理疏通 , 达到解表清热、祛风止痒、透疹解毒等治疗作用 , 多用于小儿出疹性疾病、汗证、皮肤病及局部肿胀疼痛等病证 。 如夏日高热无汗 , 可用香薷煎汤熏洗;麻疹发疹初期 , 可用生麻黄、浮萍、芫荽子、西河柳煎汤后 , 加黄酒擦洗头部和四肢 , 并将药液放在室内煮沸 , 使空气湿润 , 体表亦能接触药气 , 以助透疹 。
2.涂敷法:是将新鲜的中草药捣烂 , 或用药物研末或中成药粉加入水或醋调匀后 , 涂敷于体表患处的一种外治法 , 多用于痄腮、疮疡、哮喘、肺炎喘嗽等病证 。 如用鲜马齿克、鲜蒲公英、青黛散、紫金锭等 , 任选一种 , 调敷于腮部 ,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用吴茱萸粉涂敷于足底涌泉穴 , 治疗滞颐等 。
3.罨包法:是将药物置于皮肤局部 , 并加以包扎的一种外治法 , 多用于汗证、积滞等病证 。 如用皮硝包扎于脐部 , 治疗积滞;用五倍子粉加食醋调罨包脐内 , 治疗盗汗等 。
中医话小儿丨宝宝药物外治法,您了解多少?
文章图片
4.热熨法:是将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盐、姜、葱)炒热后 , 用布包裹以熨患部或腧穴的一种外治法 , 借助热力 , 使药物直达病所 , 有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消肿等作用 , 常在寒证、虚证或气滞引起的多种痛证中使用 。 如炒热食盐熨腹部 , 治疗中寒腹痛;生葱、食盐炒热 , 熨脐周围及少腹 , 治疗癃闭等 。
中医话小儿丨宝宝药物外治法,您了解多少?
文章图片
中医话小儿丨宝宝药物外治法,您了解多少?】5.敷贴法:是将药物制成软膏、药饼 , 或研粉撒于普通膏药上 , 敷贴于局部的一种外治法 , 此法不仅可使药力直达病所 , 而且可使药力由表及里以调节阴阳、脏腑、气血 , 拔毒外出、解毒活血 , 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疗的作用 , 多用于泄泻、哮喘、遗尿等病证 。 如用丁香、肉桂等药粉 , 撒于普通膏药上贴于脐部 , 治疗寒证泄泻 。 再如在夏季三伏天 , 用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细辛等药研末 , 以生姜汁调成药饼 , 中心放少许丁香末 , 敷于肺俞、膏肓、百劳穴上 , 以预防哮喘等 。
中医话小儿丨宝宝药物外治法,您了解多少?
文章图片
6.擦拭法:是用药液或药末擦拭局部的一种外治法 , 主要用于小儿口腔、鼻腔及皮肤 , 有活血止痛、祛风止痊等治疗作用 。 如冰硼散、西瓜霜擦拭口腔 , 或用淡盐水或银花甘草水拭洗口腔 , 治疗鹅口疮、口疮;用紫草油治疗小儿红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