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斋医案】血不足,风寒湿邪不走!中医教你养血祛风湿

|【问斋医案】血不足,风寒湿邪不走!中医教你养血祛风湿

文章图片

|【问斋医案】血不足,风寒湿邪不走!中医教你养血祛风湿

文章图片

|【问斋医案】血不足,风寒湿邪不走!中医教你养血祛风湿

文章图片


若是体内血行不畅、血不足 , 那么体内的风寒湿邪 , 就可能会赖着不走 。
在《问斋医案》中就有着这样的记载:“有一位清代名医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 。 而他的病症 , 较为特别 。 据记载 , 患者最初只是大拇指有些僵硬 , 屈伸不利 , 而且还有些发麻 。 随后 , 这种感觉就从大拇指开始向着身体蔓延 , 最后几乎牵连整个身体 。 浑身上下也变得很僵硬、屈伸不利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身体多处也出现了疼痛 , 好似针刺一般 , 时时还有身体筋脉在抽动” 。

据患者自述 , 也用过祛风湿的一些药石 , 但效果始终都不太好 。


通过这位医家的诊断后发现:“患者素本阴亏体质 , 风寒湿得以乘之 , 合而为痹” 。
这也就告诉我们:“我们的气血就如同泉水的源头一样 , 若是在流动时 , 表现得极为不畅 。 那么气血就会不通行 , 而寒湿也无法稽留而去 。 因此就需要静补真阴 , 再以流气活血辅之” 。

我们体内的风寒湿邪 , 容易黏附在我们的肌体中 , 若是直接以常理除之 , 是很难去除的 。 尤其是像那种病程日久的人 , 就更难清除了 。
但若是通过养阴血的方式 , 让脉道内的津血流动自如 , 就可以减轻风寒湿邪在体内的粘附性 , 而达到有效地去除风寒湿邪的目的 。
其实 , 这就如同清理电线杆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广告一样 , 若是直接上铲刀 , 虽然也能去除 , 但是很费劲 。 但若是 , 先用水流冲洗一下 , 或是用水浸湿以后 。 用手都能轻松摘下 。

这也正如这位清代名医所说的那样:“源流不畅则不通 , 寒湿稽留而不去” 。 因此 , 我们要想把寒湿邪气去除 , 就需要将阴血培补充足、同时还要将血液流动起来 。
上述医案中所提到的患者 , 最初只是肢体强直、麻痹、伸屈不利 。 而肢体出现病变 , 一般风寒湿邪就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 当然 , “筋脉动”则是说明患者存在肝风的情况 , 所以肢体才会颤抖、抽动 。

那么肝风是如何刮起的?
肝风刮起 , 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肝肾的阴血亏虚 , 而阴虚就容易生风 。 所以说 , 这位名医家断定 , 上述患者的本质问题就在于阴血亏少、滞涩不通所致 。 因此 , 若是在此基础上 , 风寒湿邪是很难祛除的 。
因此 , 我们在应对时 , 就需要培补阴血 , 同时还需要活气血 。 而在此基础上 , 还要辅以祛风除湿 。 那么此时的调治思路就相对清晰明了了 。 就比如说 , 我们可以用熟地、山药、山萸肉、当归、怀牛膝、酸枣仁就能滋补阴血 。 而这一步主要在于培补阴血 。

其次就是活血 , 让气血在脉道里流动起来 。 所以我们就可以搭配红花、苏木、香附 。
最后一步就是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了 。 因此就可以用木瓜和威灵仙
而上述患者的这一系列问题 , 在传统医学的风湿病学中 , 一般则将其划分到“燥痹” 。 也就是说患者的素体阴血亏虚 , 有着燥热之气 。 此外 , 在此基础上 , 还外感了风寒湿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