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经常喝酒,但不喝多,每次不超过2两,对身体是好事还是坏事?

肝脏|经常喝酒,但不喝多,每次不超过2两,对身体是好事还是坏事?

文章图片

肝脏|经常喝酒,但不喝多,每次不超过2两,对身体是好事还是坏事?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 过年聚餐 , 餐桌上经常少不了酒 。 有研究认为 , 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另外一项研究认为 , 适度饮酒可以延长寿命 , 甚至比温和运动更有效 。 这是怎么回事?
都说“小酌怡情 , 大酌伤身” , 适度喝酒对身体到底是好是坏?喝酒到底有没有安全剂量?

酒精会诱发癌症 , 原因或有3点先来看看非常有意思的相互矛盾的文献结论 。 2021年7月 , 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的研究表明 , 即使少量饮酒 , 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
与此相反 , 2016年 , 美国加州大学(UCLA)神经学家Claudia Kawas进行的一项为期15年、对1700名90~99岁的老年人的研究结果认为 , 适度饮酒或有助于延长生命 , 甚至比温和运动更有效 。
究竟是滴酒不沾好还是适度饮酒好 , 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
首先 , 需要指出的是 ,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酒精列为1级致癌物 。 2020年 ,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发表研究 , 列举了酒精致癌数据 。
该研究表明 , 全球5.5%的癌症发病以及5.8%的癌症死亡是由酒精引起 , 与饮酒相关的癌症类型百分比口腔癌达41% , 喉癌达23% , 肝癌达22% , 食道癌达21% , 乳腺癌达16% , 结直肠癌达13% 。
酒精为何会诱发癌症?这主要有如下机理:
其一 , 产生乙醛诱发癌症 。 长期饮酒一方面会导致乙醇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 , 乙醛可以诱发肝癌 , 另一方面乙醇也会在唾液之中转化为乙醛 , 当乙醛在唾液之中的浓度达到血液之中的10倍以上时 , 非常容易诱发消化道的恶性肿瘤;

其二 , 酒精会诱发细胞核的DNA突变 。 摄入酒精会导致身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 这些自由基会带来细胞DNA突变 , 这种突变会诱发癌症的产生;
其三 , 酒精会导致身体内激素水平的巨大变动 。 这种变动带来雌激素水平的上升 , 而雌激素水平的上升自然会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 。
中国人缺乏乙醛转化酶 , 更不适合饮酒写到这里 , 相信一些朋友会提出疑问 , 难道饮酒没有一个安全剂量吗?
先介绍一下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酒精摄入量:15克 , 酒精的密度大约是0.8 , 也就是相当于18.75ml纯酒精 , 最高摄入量是3倍基础量 , 大约是56.25ml纯酒精 。 换句话说 , 假如是14°的葡萄酒基础量大约是134ml , 最大量就是402ml 。 换算成50°左右的酒 , 一天按照基础量只能喝30克 , 不到一两 。
还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饮酒量不是一次完成 , 是按每日3餐分配的 , 而且每周有2天不要喝酒 。 特别提醒的是女性的量还要减 , 只有男性的2/3 。 假如是14°的葡萄酒 , 这一剂量相于当每餐1两葡萄酒左右 。
还需要指出的是 , 这个所谓的安全每日摄入量也并不都是安全的 , 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乙醛转化酶的人群来说 , 由于乙醛转化速度比较慢 , 对身体损害更大!研究数据表明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群60%的人是缺乏乙醛转化酶的 , 这部分人根本就不适合饮酒 。
那么 , 加州大学“适量喝酒有益健康”的研究是怎么回事呢?首先 , 这项研究的数据还是小样本的 , 仅仅1700名90-99岁的老年人 , 其次这项研究汇总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饮酒可以提升社交质量 , 增加社交朋友 , 饮酒者更容易汇入当地环境 , 可以快速建立信任关系 。 似乎并不能说明“小饮怡情、大饮伤身” 。 而这研究的是美国人 , 对于普遍存在乙醛脱氢酶缺陷的国人来说可能风险更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