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腮腺炎基本知识

小儿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 。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 。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

基本概述:
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腮腺肿胀在发病1-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 。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
 唾液腺有3对,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腮腺 。患儿得了腮腺炎后,面部就像打肿脸的胖子 。因为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间称为“大嘴巴” 。因为有时会肿的比较严重而趋于“猪头”,所以人们也有叫这种症状为"猪头肥"的习惯 。
一旦患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 。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若发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 。一般连续3-5天 。有一点要注意,丙种球蛋白对腮腺炎无预防作用 。
腮腺炎俗名又称撑耳环、猪头腮等 。多流行于冬春季节
临床诊断: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偶有类白血病反应 。
2、淀粉酶测定
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 。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但其增高也可能与胰腺和小肠浆液造酶腺病变有关 。
3、血清学检查
(1)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即提示现症感染 。近年来应用凝胶溶血试验(gel hemolysis test),与中 腮腺炎和试验基本一致,而比中和抗体的检测简便迅速,但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
预防:
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现有变种病毒可能导致第二次患病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 。不要与患者密切接触 。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家里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 。流行期间不要参加大型集体活动 。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 。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 。药物预防,采用板蓝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可在幼儿一岁半时候预防注射 。腮腺炎是一种病毒感染,经过一周到10天的时间,大部分的患儿可自然恢复正常 。患病时里应充分休息,补充水分和易消化的营养物质,不宜食用酸性食物,以免引起腮腺局部疼痛 。要密切观察体温和有无并发症出现 。接触者通常不检疫,但在集体儿童机构(包括医院、学校)、部队等应留验3周,对可疑患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
小儿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鸡胚细胞培养减毒活疫苗,世界上自1966年开始大量使用,其预防感染的效果小儿可达97%,成人中可达93%,腮腺炎活疫苗与麻疹、风疹疫苗同时联合使用,结果满意,三者之间互不干扰 。免疫后,腮腺炎病毒的中和抗体至少可保持9.5年 。流行性腮腺炎活 疫苗的免疫途径除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外,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在气雾室内进行)效果也良好 。中国的材料证明,免疫半年后(喷鼻和气雾吸入合计), 儿童免疫组发病率(7.4%)明显低于相应的对照组(78.5%),成人免疫组的发病率(0.33%)也低于相应的对照组(4.6%),均无不良反应 。针 对我国本病发病率高,病情重,应有计划地安排腮腺炎疫苗的使用(包括成人) 。尤其对幼儿园的新入园的班级,普遍免疫可明显减少发病 。腮腺炎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以防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不良后果),和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蛋白过敏者(因为活疫苗系从鸡胚中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