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冬奥会上“最会滑雪”的医生:全力保障运动员安全

本报采访人员李斌、林苗苗、侠克、姜含章
作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危险性最高的冰雪项目之一,高山滑雪引人注目,运动员之外的另一群人也格外受到关注——这就是中国首批“滑雪医生”。为全力保障运动员的安全,“滑雪医生”要携带15公斤重的救援包,通过赛场雪道尽快滑至伤者身边,进行紧急医疗处理……
我国首批高山“滑雪医生”是如何炼成的?测试赛和冬奥会上有哪些难忘的时刻?我国冰雪医学近年来取得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差距?……带着一系列问题,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近日深度对话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车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医生白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医生田佳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付妍等4位忙碌在冬奥保障一线的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医疗保障团队成员,揭秘中国首批“滑雪医生”天团的成长经历,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愿望。
“三点要求我都完美符合,就毫不犹豫报了名”
采访人员:请简要介绍一下自己,以及在此次冬奥会保障中承担的具体任务。
车璐:2018年之前,我是一名普通的滑雪爱好者,当时看到医院在网上发布了一则招募滑雪医生志愿者的通知,其中强调了三个要点:具有一定水平的滑行基础——我的滑行技术,在大众雪场的黑道都可以顺畅滑行;有医疗救援能力——我的本职工作是麻醉医生,所以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这些抢救工作就是我的本职工作;英文流利沟通——我可以担任同声传译工作。这三点要求我都完美符合,就毫不犹豫报了名。
运动员|冬奥会上“最会滑雪”的医生:全力保障运动员安全】白鹏:我今年38岁,滑雪有12年,最初因为偶然的机会接触滑雪,就爱上了在雪上自由驰骋的感觉,算是一个滑雪“发烧友”。之前每年雪季,我的业余休息时间几乎都用来滑雪了,一年能有三四十天在滑雪场。目前我已经获得了加拿大滑雪指导员联盟的二级指导员资格。
田佳璐:我今年29岁,雪龄9年,这次担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的冬奥医疗保障任务。
付妍:我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喜欢上滑雪的,从那以后一发不可收拾,目前是高山滑雪中心医疗保障团队的成员之一。
“没有捷径,只有苦练、苦练,再苦练”
采访人员:高山医疗队于2018年选拔了近40名国内的“滑雪医生”。请问当时选拔的过程是怎样的?入选后的培训强度如何,目前你们的滑雪技术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车璐:入选4年来的训练强度还是很大的,因为要适应特地为高山滑雪准备的冰状雪面,而且要在陡坡上防止自己滑落,实施救援。我也受过伤,当时肋骨挫伤、髋部血肿。为了能胜任这项对身体素质有着很高要求的工作,在非雪季时,我也在工作之余努力保证每周健身3次以上,让自己的负重能力、肌肉力量、反应速度都不亚于男生。
田佳璐:我于2018年由医院选派参加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首批中医滑雪医疗保障队,并以滑雪、英语、专业知识三项全优学员身份进入北京冬奥组委滑雪医生补测阶段,2019年正式成为北京冬奥滑雪医疗保障团队队员。从2018年12月起,我们就开始背着沉重的急救包在陡坡滑行并练习穿脱雪板,进行急救演练。通过3年多的全方位训练,我已经可以背着15公斤急救包,在各种雪道上自由滑行了。
付妍:2018年,我报名参加了中医滑雪保障队,并以滑雪、英语、专业知识三项全优学员的身份,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接到了冬奥组委的录取通知。我特别高兴,终于可以为冬奥会服务了。可我的爱人却有点担心,他说“滑雪是个挺危险的运动,又冰天雪地的,你细胳膊细腿的,能行吗?”我告诉他,能行,我一定行。于是带着这份奥运情怀,踏上了滑雪医生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