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手术治疗的弊端你造吗?

骨髓炎疾病作为一种细菌入侵性疾病,在临床上因为手术治疗失败而多年未愈的患者有很多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骨髓炎手术治疗后病情难愈或反复呢?
从事骨髓炎疾病治疗四十余年的骨科医师石宝全告诉我们,临床上针对骨髓炎的治疗,尤其是长期存在开放性,分泌脓液的窦道,不少医生认为手术为好的选择,清除病灶区坏死组织,肌瓣填塞,以促进局部健康组织重新生长 。然而,对于骨髓炎疾病,术后病灶愈合不佳的病例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却主要是有以下三点:

1、术前准备不足
大多数病患者的死骨清除手术,是在慢性骨炎、危害致软组织大面积变性甚至有局限性坏死或脓肿形成中进行,而只单纯地认为使病情加重或久治不愈的主要根源,是在坏死骨组织已成为异物和有细菌性炎症的慢性刺激而被迫采取的这种手术治疗措施 。没有或无法关心因长期受到病骨脓性分泌物积累性损害的软组织也发生了严重的病理性改变,尤以小动、静脉支持系统的改变 。在坏死骨清除后,受累害的软组织对尚健康的骨组织或还有生存希望的骨组织,能否立即有良好驱动性的血供环境?因手术不可避免地存在,使本来就濒于衰竭状态软组织的供血条件又受到损害,甚至使进入骨滋养孔的血管也受到区域性损害和影响,导致血液无法或无力供达骨组织内,使骨组织在手术后就立即出现点状或片状缺血,又因骨组织本身存有无法完全清除的内源性感染灶,便构成了骨组织点状或片状慢慢死亡的条件 。
2、术中易损伤健康组织
难以解决病患区软组织从病理状态下的体液转为生理性体液来供应骨与软组织,使有生存希望的骨组织康复,已坏死的骨组织能从健康的骨组织中自然剥落,或界线分明,同时,在软组织也具备手术的适应证时,再将坏死骨清除 。病骨所属区已坏死的骨组织与有生存希望的骨组织,在临床表现与区别上,有时无明显界线与差异 。为防止术后复发,手术范围被迫扩大,将有生存希望的骨组织也一并清除,使骨的整体性与坚固性遭到了有时比慢性炎症还要重的损害 。想让健康有活力的骨组织重新增殖生长来弥合手术的缺失,达到治疗目的,其出发点和愿望是好的,但有时事与愿违,长期受累的软组织与长期受累的骨病区在经受手术干扰或其他一些因素作用下,它们之间的和谐性、相融性受到限制和影响,导致骨组织的手术切面区,尤其是与外界开放的骨组织切面区,常随着临床治疗时间的推移,出现局限性死亡 。
3、术后最佳方案难于确定 。
在骨炎性疾病导致病理性骨折或多发性骨折后,进入慢性骨髓炎阶段,常在骨组织的横断面中,存在或在长期临床治疗中出现大块状死骨,有的死骨块与断端一端未完全剥落而相连,有的与断端两端不相连,但也未离位,不管这块死骨与两边有无连接,它都已成为病患区的一块异物存在其内 。对于手术及手术时机问题,亦应充分考虑死骨的大小、长短、厚薄并与健康骨的利害关系 。在死骨取出后,因其手术腔内还没有自体植骨成活的生理条件,植骨后也难以成活,不植骨骨痂的生长跨度太大,易导致假关节形成,或因患部没有了坏死骨的支撑,软组织迅速塌陷,使其患部呈亚腰葫芦样改变,但也未给慢性骨髓炎划上句号 。
【骨髓炎手术治疗的弊端你造吗?】ps:骨髓炎不同于一般的骨病,并不是按时用药和好好护理就能恢复健康的,因此找对办法是关键切忌因为着急而盲目医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