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的症状如何判断得了肌营养不良?

肌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疾病,该病多发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多因以走路延迟,动作笨拙,步履摇晃,起蹲或上下楼梯困难引起家长注意,我们要对肌营养不良早期明显的症状进行了解,做好预防,做好治疗 。
肌营养不良的症状有哪些?
1、正常儿童生后1岁独立行走,患儿可能1岁半—2岁开始独立行走,或者一直行走不稳,往往被误认为缺钙或体质弱等原因而被忽视 。

【肌营养不良的症状如何判断得了肌营养不良?】2、随患儿年龄长大,症状逐渐明显,常在入托后发现患儿运动能力较同龄儿差,动作不协调、笨拙,奔跑跟不上同龄儿童 。肌营养不良患儿逐渐出现步态异常,行走摇摆,俗称鸭步,上楼困难,蹲下起来困难 。
3、肌营养不良患儿多于3—5岁逐渐出现症状,婴幼儿期多无症状,也有部分细心的家长可能发现患儿其实从小运动发育就较同龄儿童稍有落后 。
4、随病情进展,肌营养不良症状越来越重,大约12岁左右患儿失去独立行走能力 。之后,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并发褥疮、坠积性肺炎等 。由于呼吸肌无力、或合并心脏受累等原因,在20岁左右可由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 。
肌营养不良常见的类型有下面几种:
1.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两性均见,起病于儿童或青年,首先影响骨盆带肌群及腰大肌,行走困难,不能登楼,步态摇摆,常跌倒,有的则只累及股四头肌 。病程进展极慢,也是肌营养不良常见的症状 。
2.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男女均有,青年期起病,首先面肌无力,常不对称,不能露齿,突唇闭眼及皱眉,口轮匝肌可有假性肥大,以致口唇肥厚而致突唇,有的肩、肱部肌群首先受累,以致两臂不能上举而成垂肩,上臂肌肉萎缩,但前臂及手部肌肉不被侵犯 。病程进展极慢,常有顿挫或缓解是肌营养不良常见的症状之一 。
3.肌营养不良属遗传疾病,又属中医痿症:目前西医尚无特殊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及药物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 。肌营养不良属中医痿症,其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不能营养肌肉筋骨,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 。
郭映雪教授表示,由于呼吸肌无力、或合并心脏受累等原因,在20岁左右可由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所以,肌营养不良患者在发现病情后一定要及时的治疗,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北京华康肌无力肌肉萎缩诊疗中心国内外多项医学研究成果,根据中医从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营养“五脏六腑”整体治疗这一思路,集世界卫生组织(WHO)肌无力诊疗标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结合中西医之特长,沿着治疗肌无力发病机理以及解决肌无力一系列并发症问题的路线,提炼出特色免疫疗法——“神经激活再生治疗体系” 。
神经激活再生治疗体系---拯救万千肌营养不良患者
针对神经细胞递质传导阻断性损伤进行修复,纠正神经细胞功能紊乱,激活细胞活性,提高代谢能力,使肌体神经组织和神经细胞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状态 。消除了肌无力的所有致病因,达到治疗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和肌肉萎缩等多重功效;改善了传统单一病理治疗效果甚微的弊端,大大提高了肌无力、肌营养不良临床治愈率 。
治疗原理是:根据神经组织自我修复再生机理,对受损神经组织进行核磁检测,精准定位病灶,针对受损的神经肌肉组织进行修复,改善神经细胞传导功能,自主吸收微丝蛋白,激活细胞活性,改善神经细胞微循环,提高细胞代谢能力,在短时间内缓解肌肉萎缩、无力症状,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调节人体乙酰胆碱受体(AchR)数量,可以使乙酰胆碱受体数目增多,抑制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产生,从而使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得到通畅,肌神经的传导功能得到恢复,进而改善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