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24节气中医说】今日雨水

央广网宁波2月19日消息(采访人员张雯雯 通讯员陈君艳 夏梦雪)雨水 , 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 , 这个节气的到来 , 意味着降雨开始 , 雨量渐增 。 此时气温渐渐回升 , 但昼夜温差较大 , 暖湿空气活跃 。 浙江省王邦才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核心成员、宁波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治中医师王培劼给市民朋友提出一些养生调护建议 。
脾胃|【24节气中医说】今日雨水
文章图片

慎防春寒与湿邪
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 , 此时天气乍暖还寒 , 忽冷忽热 , 寒中又挟湿 , 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 , 特别是温度骤然下降的时候 , 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 , 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 导致感冒和发烧 。 所以提醒大家:春季要注意保暖 , 不宜过早减少衣物 。 另外 , 出门最好带把伞 , 避免冒雨涉水 , 湿衣裹身 , 感染湿邪从而引发疾病 。
药膳食补宜多甘
药膳食补是调理脾胃最常用的办法 , 雨水节气饮食的基本原则是“减酸增甘” , 要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 , 一则酸味入肝 , 会使得肝气更旺 , 二则酸性收涩不适合春天的生发之气 。 春季肝旺而脾胃相对虚弱 , 饮食上可以适当增添一些甘甜的粥类 , 粥是易消化的食物 , 配合一些药物熬制而成的药粥 , 对脾胃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 如党参山药薏米粥 , 党参味甘益气 , 山药健脾 , 薏米祛湿 , 相得益彰 , 嗜甜的朋友还可以加红枣同服 , 甘甜又健脾 。
精神调摄很关键
初春 , 肝气较旺 , 人体阳气开始生发 , 气血偏于外行 , 体内供应相对不足;加之雨水时节 , 自然界湿气重 , 人体的脾胃被湿邪所困 , 易导致中气不足 , 人们就会出现疲劳、乏力、头昏脑涨等不适症状 。 这时最好的解决方法不是多睡觉 , 而是应当适当的运动 , 一则动能生阳 , 二则汗能排湿 , 也顺应了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 。 此外注意心境保持平和 , 使肝气不横逆 , 脾胃自安宁 。
调理脾胃防疾病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 , 肝属木 , 脾属于土 , 春天属木对应肝脏 。 雨水之时 , 木旺而土气尚弱 , 肝木过旺容易克制脾土 。 若肝木疏泄太过 , 脾胃会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 , 则脾胃气滞 。 此外 , 降雨增多 , 湿邪易困扰脾胃而引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 所以 , 在这一时期 , 还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 。 “健脾和胃”是春季养生经典项目 , 通过调理可使脾胃经络保持畅通 , 提高脾胃功能 , 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
宁波市中医院王培劼医生介绍 , 雨水养生应当注重阳气的升发 , 祛湿和胃 , 形神并调 。 他还给出了两例药膳方 , 供市民朋友参考选择 。
芡实莲子苡仁汤
原料:排骨500克 , 芡实30克 , 莲子20克 , 苡仁30克 , 陈皮5克 , 姜1块 。
做法:首先把芡实、莲子、苡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 。 将排骨剁成小块 , 焯水备用 , 然后把排骨、芡实、莲子、苡仁、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 , 用大火煮开 , 煮开之后 , 改用小火炖两个小时 , 出锅前放少许盐即可 。
功效:芡实和莲子有健脾益肾的作用 , 苡仁健脾祛湿 , 陈皮 , 醒脾行气开胃 。
健脾养胃粥
原料:薏仁、粳米、红枣、小米、百合、葡萄籽粉
做法: 薏仁在准备下锅前三个小时用温水浸泡 , 红枣用温水泡软、去芯 , 粳米淘洗干净;将淮山、红枣、薏仁、小米、百合、葡萄籽粉等同入锅内 , 加清水适量 , 旺火煮开后 , 文火熬煮成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