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阵阵倒春寒 护好心和脑


春节期间 , 增城一名两年前曾因脑出血入院抢救的阿姨 , 在天气降温之下 , 竟再次脑出血进了医院 。 幸好抢救及时 , 性命无忧 。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陈陆馗教授、心血管科赵益业教授提醒 , 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是一年中心血管病高发时间段 , 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 尤其是目前广州连续阴雨 , 气温下降幅度较大 , 易引起血压波动导致发病 , 有高血压等的慢性病患者要多加防范 , 防寒保暖 , 避免劳累过度和情绪激动 。
倒春寒来袭 阿姨再度脑出血
2022年2月4日大年初四早上 , 一波冷空气仍未“撤离” , 来自增城的53岁李阿姨(化名)突发昏迷 , 被送到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 。 CT提示右侧颞顶叶大量脑出血(约122毫升) , 脑疝 , 病情危急!大年初四值班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 , 神经医学中心兼神经外科主任陈陆馗团队成功为李阿姨完成右颞部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 , 术程顺利 , 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 目前正在康复治疗中 。
据了解 , 李阿姨2年前曾因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在该院接受左小骨窗经侧裂左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清除术 , 术后恢复良好 。 没想到冬春之交一场冷空气 , 竟让她再次患病 。
气温波动大 脑出血发病增多
陈陆馗介绍 , 冬春季气温骤升骤降明显 , 脑出血发病病例明显增多 。 今年广州春节连续阴雨 , 气温下降幅度较大 , 引起血压波动 , 更容易导致发病 。 李阿姨既往有脑出血病史 , 属于脑出血发病高危患者 , 此次发病不同于2年前左基底节区出血 , 本次为右颞部出血 , 出血量巨大 , 病情进展迅猛 , 好在李阿姨家属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才转危为安 。
陈陆馗说 ,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 , 是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 , 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 , 占全部脑卒中的25%~55% 。 每年约每10万人中就有12~15人发生脑出血 , 而且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 , 发病1个月的死亡率高达35%~52% 。
脑血管随着年龄会发生粥样硬化变得薄弱 。 高血压脑出血以50~60岁的高血压患者多见 , 由于情绪、天气变化、便秘、屏气等因素导致血压突发升高 , 从而引发本身硬化薄弱的血管破裂 。
高危人群警惕这些症状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赵益业主任医师提醒 , 患有高血压、长期吸烟、熬夜、压力大 , 饮食不平衡、少运动、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肾脏病、代谢综合征、睡眠障碍患者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 在冬春交替时节要特别注意防范 。
心血管病发病时 , 通常表现为血压异常波动和痉挛 , 患者会出现胸闷 , 有难以形容的压迫感 。 这些症状如果在5-15分钟内不能缓解 , 属于心血管病的急性发作 , 应马上就医 。
陈陆馗也提醒大家 , 脑出血前多无预兆 , 往往突然发生 , 若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 , 请及时就医:
1.剧烈头痛或长期头痛突发加重 , 尤其伴有严重恶心呕吐 , 或颈背部疼痛等;
2.突发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等;
3.突发说不出来话 , 或说话含糊 , 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等;
4.视物模糊、眼部胀痛和重影等;
5.原因不明的困倦或神志不醒 , 躁动 , 尤其伴大小便失禁等;
6.突发的头晕、视物旋转 , 晕倒在地 , 意识模糊或昏迷 。
心血管病为什么在冬春季高发?
【波动|阵阵倒春寒 护好心和脑】赵益业介绍 , 心血管病在冬春季高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骤寒骤热 。 低温下 , 血管收缩容易引起重要脏器如心脏缺血缺氧;昼夜温差大 ,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容易出现紊乱 , 诱发急性病症风险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