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雨水养生三要点:春捂这样做才正确

雨水 , 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 。 所谓“春雨贵如油” ,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 。 我国雨水节气的南北差异较大 , 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 , 而南方大多数地方则已经是一幅早春的景象 。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虽然雨水在立春之后 , 但是对于北方地区来说 , 雨水节气仍处于冬季 , 此时尚未出九 , 还在“七九”当中 。
虽然雨水节气并未迎来春天 , 但是 , 民间有“七九河开 , 八九雁来”的说法 , 也就是说 , 雨水节气虽然依旧寒冷 , 但此时冰雪消融 , 天气转暖 , 大地生机萌动 , 人们离春季越来越近了 。 因此 , 我们认为 , 雨水是从冬季向春季过渡的一个节气 , 同时具备冬季和春季的特点 。 而雨水节气的养生保健 , 也要兼顾冬季和春季的特点 。 今天我们请来了内科副主任医师沈毅来为我们分享有关雨水节气的养生要点 。
【节气|雨水养生三要点:春捂这样做才正确】一. 要防寒保暖 , 固护阳气
雨水时节的日平均气温较低 , 北方地区还没有进入气象学上的春季 , 人们还没有脱下冬装 , 此时保暖防寒仍然是养生防病的第一要务 。 这个时候寒冷的特点是“冻人不冻物” , 清晨出门 , 仍然会感到寒气袭人 , 但江河的冰雪开始融化 , 放在室外的东西也不容易上冻了 。
俗话说“春捂秋冻” , 在早春的雨水节气里更要注意“春捂” 。 捂的要点主要是捂脚、捂腹、捂头 。
捂脚:寒从脚下起 , 穿厚一点的鞋子或晚脱几天秋裤 , 比上半身多穿两件衣服更能驱除寒邪 , 保护阳气 。
捂腹:是指胃脘不要受寒 , 可以穿一件马甲 , 特别是脾胃气虚、脾胃虚寒的人更要注意腹部保暖 , 否则很容易发生腹泻 。 小腹受凉后可以在下腹部贴一贴暖脐膏、喝点姜水 , 或敷上“热宝宝”来驱除寒气 。
捂头:“头为诸阳之会” , 雨水节气 , 寒气未消而春气初萌 , 春寒料峭 , 此时外出最好戴帽子或者围巾 , 尤其是老年人 , 更要注意头部保暖 , 避免寒邪直入 , 损伤阳气 。
另外春捂也可以引申到饮食上 , 避免摄入寒凉的食物 , 比如冷水、冷饮、西瓜、生梨等寒性水果 , 更不要随便使用寒凉的中药或者偏方 。
二. 要调摄情志 , 舒缓肝气
《黄帝内经》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 。 说明情志不加节制会损伤脏腑功能 。 具体来说是: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
春季五行属木 , 内应于肝脏 。 立春以后 , 阳气渐起 , 在外则草木萌动 , 在内则肝气渐旺 , 此时人们容易情绪波动 , 有的人甚至经常烦躁易怒 。 尤其是焦虑和抑郁病人的病情 , 更容易起伏 。
因此 , 在雨水时节调节心情特别重要 , 最好能做到恬淡虚无 , 精神内守 。 如果一时达不到这种境界 , 也要做到心平气和 , 与人为善 , 不斤斤计较 。 建议多进行户外运动 , 多和人交流 , 以达到气血安和 , 脏腑平均 , 阴平阳秘 。
三. 要增加运动 , 升阳益气
说到养生 ,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吃些什么偏方、药膳 。 其实 , 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运动 。
生命在于运动 , 运动是人体健康的原动力 。 从中医的角度看,阳气为生命之本 , 阳气升发 , 生命力自然就旺盛 。 而任何体育运动都需要全身上下、内外的参与 , 能够起到抒发阳气 , 打通经络 , 促进气血运行的功能 , 还能改善消化吸收 , 推动新陈代谢 , 滋养五脏六腑 , 愉悦身心 , 从而到达内外兼顾 , 身心兼顾的效果 , 从整体改变人的生活质量 。 比如慢跑 , 就涉及到肌肉、筋骨、精神、意志、气息等因素 。 脾主四肢、肌肉 , 肝主筋 , 肾藏相火 , 心主神 , 肺主气 , 司呼吸 , 所以说运动利于五脏 。